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20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老山人”走了

  • 發佈時間:2016-04-13 06:05:5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硬漢楊雙牛哭了。

  這是他第二次在李保國面前哭,只不過這次面對的是一張黑白遺像。4月10日淩晨,58歲的李保國因突發心臟病永遠地走了。

  20年前,一場暴雨“洗劫”了河北省內丘縣崗底村,面對滿村狼藉,一向硬氣的村子帶頭人楊雙牛哽咽難言。跟隨科技救災團來的李保國盯著楊雙牛手上又黑又幹的蘋果沉默片刻,堅定地説:“你要是願意,我們把蘋果做起來。”多年後,承諾變成了現實:崗底賣出了100元一個的“天價”蘋果,成了太行山上的富裕村。

  李保國的微信名叫“老山人”。這位每年都有200多天奔波于太行山的“老山人”,將幾十項科技“種子”播撒在1826萬畝的山地上,累計增加農業産值35億元,為太行山區農民增收28.5億元,帶動10余萬山區農民脫貧致富。

  4月12日,保定殯儀館哀樂低回。前來弔唁的兩千多人排成長隊。邢臺市漿水村的20多位村民自發趕來,噙著淚拉起弔唁橫幅;秦皇島土門子鎮的馬春海驅車5個小時趕到,不願相信剛説過“我過段會再來”的技術恩師永遠不會再來了。

  這一天,風吹過漫山遍野的果樹,花落如雨,仿佛在祭奠這位“老山人”。

  始終堅守科技扶貧信念

  “感覺像是做了一場夢。”追悼會現場,從邢臺縣漿水鎮前南峪村趕來的村黨委書記郭天林眼眶泛紅。“怎麼説走就走了?”他低頭自語。

  “山是和尚頭,下雨遍地流,沖毀河灘地,十年九不收”。過去提起前南峪村,人們總是搖頭。如今,這片曾經“鳥不拉屎”的荒山禿溝搖身一變,成為太行山最綠的風景、重要的蘋果生産基地。

  “村裏1200多畝蘋果園,以前年産蘋果7萬公斤,現在是140萬公斤,村子年收入860萬元。”郭天林感慨地説,前南峪村的巨變,離不開李保國。

  上世紀80年代初,李保國到前南峪村搞山區開發研究。治山之餘,李保國主動提出指導村民管理蘋果樹。沒料剛開口,就碰了“一鼻子灰”。

  隊長鄭津玉問他:“你哪年生的?”

  李保國説:“1958年。”

  鄭津玉撇嘴笑了:“我1956年就開始管果園了,到這兒來的教授多了去了。”

  李保國也不怯:“你先分給我100棵樹管管看。”

  一片質疑聲中,李保國開始修剪分給他的果樹。一年下來,他管理的果樹,結出的果子大、顏色好、味道正,兩塊五一斤供不應求,市場上的蘋果只能賣到三四毛一斤。兩相對比,村民們服了氣,紛紛找他來“取經”。

  “要讓農民相信新技術,就得先做給他們看。”這是李保國常説的一句話。讓農民信服不是件容易事。1997年,李保國帶著新技術來到邢臺市內丘縣崗底村。他教村民給蘋果套袋,有人抱怨:“衣服人都不夠穿,還給蘋果穿兩層?把蘋果捂爛了咋辦?”

  農民講究眼見為實,那時沒人拿他當回事。有幾次,李保國騎著自行車到相鄰的白塔村,主動“兜售”他的“蘋果經”,接連去了四五次都被村民以“沒空”的理由,拒之門外。實在禁不住叨擾,一位農民告訴他,“別再來了,我想刨掉蘋果樹種玉米”。

  怎麼辦?一番權衡,李保國掏出幾萬元科研經費,買來紙袋,手把手教崗底村農民給蘋果套袋。事實讓村民笑開了花,套袋的蘋果産量沒減反而增加,而且顏色“跟城裏小姑娘的臉一樣粉撲撲的!”

  在李保國的指導下,如今的富崗蘋果成了中國馳名商標。“全面建小康,難點在山區;扶貧攻堅,科學技術是杠桿。”秉持這個信念,李保國先後幫助邢臺縣前南峪村等16處窮山區走上致富路。

  荒山長滿搖錢樹

  李保國的研究生弟子顧玉紅在整理老師遺物時,突然看到了手提袋裏裝著的幾個核桃。一瞬間,她泣不成聲。

  這不僅僅是核桃,還是一個夢。10多年前,河北臨城縣城北的狐子溝是一片亂石堆積的荒崗。綠嶺公司恰位於此。面對這片連草都長不好的荒崗,綠嶺公司董事長高勝福很焦慮。經人介紹,他請來了李保國。不過見面那刻,他大失所望。眼見這個黝黑的人,一身穿著土不拉幾,哪是大學教授,分明是個農民!可一聊起來,他發現這位“農民”知識淵博、很有主見,是個幹實事的人。他們一拍即合,夢想把這荒崗拿下。

  説幹就幹。李保國帶著課題組數月穿梭在亂石荊棘中,選取86個樣方,細查植被、土壤和水土流失狀況,確立了“聚土集水”的開發策略,決定選種早實薄皮核桃。

  萬事開頭難,有了開頭萬事也難。傳統的栽種方法是“三埋兩踩一提苗”,可用這種方法核桃的成活率只有40%。看著死掉的樹苗,農民心疼得直抹淚。李保國仔細研究後發現,用老法子栽種,澆水後樹苗不易吸收水分,自然難活。於是,他發明瞭一種新方法,先把水灌進去,再用土掩埋,這樣水分不易流失。這一創新將樹苗的成活率提高到了95%以上。

  近20年來,李保國幫綠嶺攻克了幾十項大的技術難題,解決的小問題更是不計其數。如今,綠嶺年收入已經從最初的幾十萬元變成了2.3億元,成為太行山區優質核桃産業的領軍者。

  李保國古道熱腸,但有時也很“霸道”,“我説的對就必須聽我的”。跟企業合作,李保國總會事先“約法三章”:企業的錢一分不收,但你必須聽我的,給我幹成事;而且,堅決不做一把手。堅守這樣的“邊界”,李保國有自己的考慮,“如果一領辦企業,精力就不能全放在推廣上了。我就負責出技術、找思路,經營由他們負責”。

  10多年裏,李保國指揮運用太行山板栗栽培、優質無公害蘋果栽培、綠色核桃栽培等技術“神筆”,在太行山的無數荒崗上“畫”下一棵棵搖錢樹。過去的前南峪村“年年造林不見林”,科學種植蘋果、板栗、核桃後,林木覆蓋率達90.7%,還獲得了聯合國“全球環境保護五百佳”提名。

  被兒子“嫉妒”的學生

  “飯熟了,吃飯了!”多年前,李保國帶著顧玉紅等學生到村裏做教學實踐。村裏安排了一位大姐給他們做飯,但她家裏一忙也顧不上了。李保國就成了學生們的廚師。一早上,當學生們睜開惺忪的睡眼,李保國已經在灶上忙活了。

  李保國先後為本科生、研究生主講9門課程,每年超額完成教學工作。他的兒子有時會流露出“妒意”,因為父親跟學生在一起的時間要比陪他的時間多。

  李保國帶學生講究因材施教。如今在石家莊果樹研究所工作的秦立者,是李保國的一位研究生。知道秦立者自尊心強、臉皮薄,李保國説話時就格外注意,從不説一句嚴厲話,還為訓練她的膽識想方設法創造機會。有時同去果園,李保國借機給秦立者出題,“立者,你看這片果園該怎麼管?”一旦秦立者回答正確,李保國便跟果農説,“好,就按立者説的辦”。慢慢地,秦立者的學術越做越好,越做越自信。現在她已經成了單位的業務骨幹。

  李迎超那年以第一名的成績考上李保國的研究生。可這個聰明小夥有點不認真,李保國對他不吝“批評”。一天,李保國問他:你一天能嫁接多少棵樹?他洋洋自得地説:幾十棵。李保國立刻變了臉,批評道:“工人一天能嫁接五六百棵樹,你一個研究生還比不上他們?你趕緊去練習,不僅數量上要比過,成功率也要在90%以上。我一棵一棵給你數著!”在老師嚴厲訓導下,李迎超後來一天能嫁接700棵樹。如今在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工作的他已是學界新秀。

  李保國將研究生們集合在一個叫“桃李之家”的微信群裏。4月8日上午,李保國走的前兩天,“11碩-祁嬌嬌”在群裏發了幾張照片,問道:我這有一片樹,主枝上全是小裂口,裂得多的枝條就死了,是什麼原因啊?晚上9點,“老山人”回復:“嬌嬌的樹是一年生枝條時的大綠浮塵子産卵造成的凍害。”

  這是學生們收到導師李保國的最後一條資訊。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