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1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抓住窮根精準“滴灌”

  • 發佈時間:2016-04-13 03:31:01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吳顯果本報記者李傳君

  四川省儀隴縣,是國家級重點貧困縣、國家秦巴山區扶貧開發重點縣。2014年末,儀隴縣共有貧困村285個,貧困戶4.06萬戶,貧困人口12.86萬。

  2015年,儀隴縣全力打響脫貧攻堅戰,啟動60個貧困村脫貧工作。如今走進這些村,無論是基礎設施還是人居環境,無論是産業發展還是農民收入都有了顯著的變化。

  過去一年,儀隴縣注重科學規劃,注重充分發揮貧困戶主觀能動作用,重點扶持“我要脫貧”的人,並根據各自不同情況,精準採取幫扶措施,成功脫貧人口近5萬人。

  “今年以後,我們將實施競爭機制確定項目擬實施的貧困村,以村為單位主動申報,對於準備充分、村幹部得力、群眾積極性高的村優先安排,在項目安排時間上和資金安排的數量上都會有相應傾斜,以進一步調動群眾積極性。”儀隴縣委書記陳科説。

  今年該縣將啟動82個貧困村脫貧攻堅工作,計劃到年底成功脫貧60個村。到2018年,全縣貧困村要全部脫貧,通過2019年的鞏固,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

  為貧困戶量體裁衣,精準選擇扶貧措施

  光華鄉棗子溝村貧困戶羅小平家大門旁,一塊紅色心形的牌子上面列出了該戶致貧原因、幫扶措施、幫扶人及幫扶人單位,以及從2014年到2018年家庭每人平均純收入的目標。

  從牌上顯示可見,羅小平一家2015年每人平均純收入僅3361元;對該戶具體措施為種植核桃1畝,櫻桃李2畝,橄欖1畝;實施勞動技能培訓、醫療救助和房屋改造補助等。

  羅小平現在外務工,其妻子和母親因車禍殘疾,靠77歲高齡的父親羅庭俊在家照顧。不過,一家人的苦日子在去年11月出現了轉機,自家的土地以入股的方式加入業主施友均的公司種植櫻桃李和核桃,村裏還將發動他家動用其他的地種橄欖和板栗。

  “像他們家僅以土地入股,沒有勞動能力參與管護的家庭,可以與業主按三七分成,其他有勞動能力參與管護的,則可以按五五分成。”該村第一書記張方軍説,全村800余畝山腰臺地和道旁荒地均種上了櫻桃李和核桃,帶動238戶農民以土地入股參與,覆蓋了全村貧困戶。像這種依照整村規劃帶動貧困戶普遍參與的模式被當地總結為整村互惠模式。

  湯官強原本是村裏的致富能人,2011年建起了存欄1000隻蛋雞的養殖場。誰知2013年他患了肝硬化,一個月吃藥就需要3000多元,住一次院就得花費上萬元,養殖場眼看也就要垮掉。

  去年,村裏的建檔立卡“回頭看”工作組來到湯官強家,得知他家現已負債纍纍、因病返貧的情況後,兩次為湯官強協調小額貸款共10萬元,鼓勵他們把養殖場繼續擴大。張方軍鼓勵湯官強的妻子胡素華:“你們有技術,不能就這麼放棄,缺資金我們為你協調,要鼓起勇氣,利用你們手中的技術掙更多的錢,命運才會扭轉!”

  現在,湯官強的養殖場常年存欄蛋雞3500隻,一年純利六七萬元,除去湯官強看病吃藥,還有結余,估計明年就可以還完外債,日子將會重新紅火起來。

  “像這種有能力、有技術但缺乏資金的貧困戶,我們採取金融政策扶持、貧困戶自主發展的金融助力模式。”張方軍説,除此以外,全村還針對無勞動能力、無資金、無養殖圈舍而想發展養殖業的貧困戶,採取業主大戶托養、貧困戶定額分紅的模式;另外還有根據貧困戶實情和意願採取的管護付費的模式、效益分成的模式……

  為貧困村整體規劃,用好用足幫扶措施

  馬鞍鎮險岩村多年來一直未能摘掉貧困村的帽子。自去年南充市農牧業局挂聯幫扶以來,48戶貧困戶搭上整村産業發展的便車,逐漸脫貧。

  一進入險岩村,一塊“南充市農牧業局幫扶組産業進度規劃作戰圖”和“險岩村精準扶貧項目建設目標任務和責任分解表”十分搶眼,作戰圖中將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期間的具體項目分成48個,並細化到日期;分解表則是更加細化落實到責任人頭。

  沿著一條剛剛建成的村道,一排排食用菌種植大棚映入眼簾,據村支書張壽伯介紹,南充市農牧業局為村裏引進南充寶豐農業有限公司建立食用菌産業園,帶動全村36戶農民種植香菇,其中13戶為貧困戶。

  通過南充市農牧業局的介紹,險岩村與浙江省農科院的水禽專家盧立志教授結成對子,建立蛋鴨旱養産業園,發動全村28戶農民每戶養殖蛋鴨2500隻,其中10戶為貧困戶。村裏還規劃了1200余畝有機水果産業園,200多畝有機蔬菜産業園,“我們還要建一個有機肥生産廠,利用淘汰的菌袋和鴨糞生産有機肥,用於水果和蔬菜産業園。”張壽伯介紹説。

  村民張守方家以前窮得一籌莫展,現在逢人就喜笑顏開,因為他們種香菇賺了錢。張守方三個兒子,一個兒子癡呆,一個兒子弱視,唯有二兒子健全。“南充市農牧業局為我們擔保,每家貸款15萬元建食用菌産業園,平均每戶分得600平方米菌棚,一年種植3萬袋香菇,除去成本純收入七八萬元沒問題。”張守方説,他家的菌棚去年11月初下種,幾乎天天都有香菇採,寶豐公司包銷售,到目前一共賣了5萬多元。

  貧困縣上下一盤棋,穩紮穩打奔小康

  儀隴縣的扶貧攻堅工作注重上下一盤棋,既從整體上統籌謀劃,又從細微中因戶施策。去年7月,縣裏成立了以縣委書記為指揮長的扶貧攻堅指揮部,下設6個工作組,並公開遴選16名優秀幹部,專職從事扶貧攻堅工作,選拔1500名“第一書記”深入貧困村。

  同時,編制了“十三五”扶貧開發總體規劃和“十個專項規劃”;按照“因村施策”思路,科學編制了285個貧困村扶貧規劃;堅持“因戶施計、政府引導、群眾主體”原則,切實制定了3.41萬戶貧困戶的到戶産業、技能提升、人居改善和民生保障等規劃。

  然而,正如陳科所説,“扶貧不能只是政府一頭熱,群眾也要有積極性。”在充分調動群眾積極性方面,儀隴要求各鄉鎮、貧困村廣泛動員群眾積極參與,與黨委政府之間相互配合、相互理解、相互支援,共同打好扶貧攻堅戰。

  通過廣泛的宣傳發動,各貧困村群眾參與積極性空前高漲,短短一年時間,扶貧攻堅效果甚佳。險岩村、棗子溝村、玉皇觀村等村通過幹群一心努力實幹,摘掉窮帽的日子已經臨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