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8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蛟龍”出海:再探馬利亞納海溝

  • 發佈時間:2016-04-13 01:30:31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北京4月12日電 (記者陳瑜)時隔4年,我國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蛟龍”號重返馬利亞納海溝。2016年“蛟龍”號試驗性應用航次(中國大洋37航次)12日從國家深海基地碼頭起航。本航次也是打造“蛟龍”號開放共用應用平臺的開創性航次。與以往航次相比,今年航次具有任務來源多樣、大深度潛次多的特點。

  本航次計劃在我國富鈷結殼勘探合同區開展下潛作業,利用“蛟龍”號精確定位取樣、近底觀察與視像的技術優勢,以獲取合同區重點區塊高精度、高清晰數據資料,為未來合同區重點勘探區塊的選擇提供依據,為下一步詳細勘探奠定基礎。同時,本航次依託“蛟龍”號大深度作業優勢,將在全球深淵的代表性區域——雅浦海溝、馬利亞納海溝展開科學考察工作,以期獲得海鬥深淵探測的第一手資料,促進我國深淵科學研究的進步,並引領我國深淵探測技術的發展。

  據了解,本航次具有兩大特點。從航次任務來源講,本航次不僅要開展中國大洋協會富鈷結殼勘探區的資源與環境調查;同時,為探索、建立“蛟龍”號開放共用的應用平臺,推動“蛟龍”號未來業務化運作進程,本航次還吸納了科技部973計劃項目和中國科學院先導計劃項目,開展以雅浦海溝、馬利亞納海溝為調查區的深淵科學調查任務。此外,本航次大深度潛次多,計劃5500米以上潛次達14次,有10個潛次水深在6000米以上,這將是“蛟龍”號自2012年7000米級海試以來,首次計劃開展連續大深度下潛作業,對潛水器技術狀態的穩定性、可靠性是一次很好的檢驗。

  據了解,本航次由深海中心組織實施,全國20多家單位100多名隊員參加,分兩個航段在西北太平洋富鈷結殼、雅浦海溝、馬利亞納海溝開展大洋資源與深淵科學調查研究及常規調查作業,執行時間為4月12日至7月12日,海上時間共計92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