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研究再引倫理爭議

  • 發佈時間:2016-04-13 01:30:30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科技日報北京4月12日電 (記者劉園園)中國科研人員對人類胚胎基因進行編輯的研究再次在國際上引發關注。整整一年前,中山大學科研人員的類似研究在國際上掀起巨大波瀾。

  這一次,處在輿論漩渦中心的是廣州醫科大學的研究人員。他們使用CRISPR技術對人類胚胎的基因組進行了修改,目的是使其能夠抵抗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的感染。4月6日,該團隊將其研究結果發表在《輔助生殖與遺傳學》期刊上。

  在研究中,該團隊試圖對人類基因胚胎的CCR5基因進行編輯,這種基因與一種細胞受體有關,HIV病毒可以通過它進入T細胞。研究人員使用的是有缺陷的人類胚胎,並在實驗結束3天后銷毀了胚胎。

  《科學》期刊4月8日在其官網發佈新聞稱,“第二篇與人類胚胎基因編輯相關論文發表,引發了關於CRISPR技術的倫理爭議”。2015年9月英國科學家向相關部門申請對人類胚胎基因進行編輯,並於今年年初獲得通過。《科學》期刊官網在報道英國科學家的研究時引用專家觀點稱,基因編輯工具允許科學家從新的角度對控制早期人類胚胎細胞分配的基因機制進行了解。

  去年12月,全球基因編輯領域科學家專門就基因編輯技術召開國際會議,會議認為,經過基因編輯的人類胚胎不應被植入女性體內以實現生育目的,但是這一領域的基礎研究不應停止。

  “類似研究所引起的爭議,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國家會有不同程度的反應。”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基因工程技術研究組組長王皓毅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説,“同時,它與國際話語權也有一定關係。”

  實際上,在人類胚胎研究方面,中國有嚴格的相關規定,尤其是針對胚胎幹細胞的研究,而且規定非常清楚,比如只能使用什麼樣的胚胎,這些胚胎只能發育到多少天。王皓毅説:“根據這篇論文的描述,實驗是按照中國相關規定進行的,符合管理規範,也符合目前國際學界對於這一類研究所劃定的範圍。”

  同時他強調,隨著基因編輯技術的飛速發展,加強法律監管十分必要。“因為讓經過基因編輯的人類嬰兒誕生從技術上講是可行的,必須通過法律法規來阻止一些瘋狂的行為。”王皓毅補充説,在人類體細胞中應用基因編輯技術進行疾病治療,具有巨大的社會價值和廣闊的應用前景,希望國家和社會對於相關研究繼續給予充分支援。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