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蛟龍號技術首次商用:來吧 坐上潛水器去看海

  • 發佈時間:2015-12-16 07:12:01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寰島蛟龍1”進行潛水準備。 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供圖

  蛟龍號技術首次商用,世界最大全通透載客潛水器試運營

  來吧,坐上潛水器去看海

  ●“寰島蛟龍1”設計下潛深度為40米,其生命支援系統比蛟龍號還強大

  ●載客潛水器載人艙採用全通透設計,上、前、左、右4個方位均可觀景

  ●可載7名遊客,配一鍵逃生系統,遇緊急情況潛水器可迅速升至水面

  14日,由中國誠通所屬寰島集團投資、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研製的世界最大全通透載客潛水器“寰島蛟龍1”在海南三亞投入試運營。

  “三亞最主要的旅遊資源是大海,但是一些不會游泳、不敢潛水的人,或者身體狀況不適合接觸大海的人,卻無法體驗海洋的魅力。現有的一些潛水器,都是舷窗式的,人們只能透過很小一塊窗戶往外看,於是我們提出開發一款全通透的潛水器。”寰島集團副總裁查日平介紹了開發“寰島蛟龍1”的最初動因。

  這個想法與中船重工第702所一拍即合。“我們在成功研發蛟龍號後,一直思考如何讓社會共用高精尖科研成果。”中船重工第702所所長助理顧建民説,“研製觀光潛水器,就是讓科技成果得以轉化。”

  “寰島蛟龍1”觀光潛水器是蛟龍號潛水器創新成果的首次商用,其耐壓結構、密封技術、生命支援系統、通訊系統等關鍵技術,都來自於蛟龍號的技術、知識和經驗。“寰島蛟龍1”也是國內首個獲得中國船級社(CCS)認證的載客潛水器。

  在不久的將來,“寰島蛟龍1”潛水器將在三亞亞龍灣海底世界投入運營,人們可以乘坐潛水器觀賞最深海底40米的美麗景色。坐全通透潛水器潛水感受如何?是否安全?記者有幸率先體驗了一番。

  乘坐潛水器,需要先從碼頭乘船到下潛平臺。下潛平臺是一艘停泊在海面的大船,船尾呈U形內凹,“寰島蛟龍1”就停泊在這裡。

  進入“寰島蛟龍1”前,遊客先被邀至船艙,進行簡單的安全培訓並記錄體重。

  “記錄體重是操作潛水器的需要,不過我們只記錄體重不記錄姓名,遊客不必擔心個人隱私洩露。而安全培訓主要是避免第一次潛入海底的遊客過於緊張。”“寰島蛟龍1”總設計師葉聰説。葉聰也是蛟龍號的主任設計師和首席潛航員。

  下潛前,安全員首先叮囑儘量不要碰觸玻璃。與傳統的在金屬殼體上開觀察窗的觀光潛水器不同,“寰島蛟龍”型載客潛水器的載人艙採用了全通透設計,直接利用1段球形有機玻璃和3段圓柱形有機玻璃作為載人艙耐壓殼體,上、前、左、右四個方位均可觀景,給人置身海底的感覺。

  全通透潛水器觀景很過癮,但對玻璃材質的強度要求也更高。在30米深的海底,潛水器外殼大拇指甲大小的面積上,要承受3公斤的壓力。為了確保安全,在採購時,對玻璃品質的要求是每平方釐米要能承受9公斤的壓力。中船重工第702研究所所長翁震平介紹,“‘寰島蛟龍1’的設計下潛深度是40米,但我們在做品質檢驗時,會把殼體壓到海下90米。”也正是因為海底壓力大,需要遊客愛護玻璃外殼。出於安全考慮,玻璃表面劃痕深度超過1毫米,“寰島蛟龍1”就要停止運營。

  此外,安全人員還特別提醒,海水會吸收紅色光,所以在海底人的指甲和嘴唇看起來會發綠,這是正常現象,不必驚慌。

  潛水器的圓形艙門朝上打開,大小和井蓋相倣,順著立在艙門口的梯子幾步就可以下到艙內。

  “寰島蛟龍1”呈膠囊形狀,駕駛艙位於尾部,駕駛艙外有兩排座位,除2名駕駛員外,一次可容納7名乘客。

  隨著“寰島蛟龍1”的下潛,海水逐漸沒過頭頂。此時的三亞,室外是30攝氏度的高溫,可由於有空調,潛水器內溫度宜人,即使在30多米的海底,也絲毫沒有憋悶的感覺。

  潛水器駕駛室外除了座椅,幾乎看不到其他設備,只是艙門口一個鐵皮櫃格外顯眼。為了讓遊客感到舒適,儲存氧氣的瓶瓶罐罐都被藏在了“膠囊”之外,只有這個存放救生衣、食品和淡水的櫃子被留在艙內:“因為是觀光潛水器,下潛頻率和乘載人數都比蛟龍號大,在設計時我們充分考慮到這一點,‘寰島蛟龍1’的生命支援系統比蛟龍號還強大。不但配有一鍵逃生系統,一旦發生緊急情況,潛水器可以迅速升至水面,我們還準備了可以滿足9個人在海底生活12小時的氧氣和給養。”葉聰説。

  據透露,“寰島蛟龍2”號很快也將在三亞交付,“寰島蛟龍3”號“寰島蛟龍4”號也有可能出現在廣西北海。寰島集團和中船重工第702所還籌劃聯合成立公司,共同開拓高科技海洋旅遊裝備市場,從事設備的研發、生産、運營、維護,並提供租賃服務。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