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05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海外置業行業準入門檻低 無良仲介隱瞞資訊欺騙投資者

  • 發佈時間:2016-04-12 07:47:00  來源:法制日報  作者:趙麗  責任編輯:羅伯特

  由於行業準入門檻過低,造成各類海外置業仲介公司充斥市場,良莠不齊,甚至存在業務多重轉包等問題。這一切的根源,還是要歸結到行業缺乏統一標準,投資者缺乏境內外環境資訊的對稱評估

  □ 本報記者 趙麗

  □ 本報實習生 王玉風

  “一失足成千古恨。或許我的經歷能讓癡迷于海外買房的人更加清醒。”

  4月11日,北京白領楊慧茹給記者發來這樣一條短信。

  聽信朋友介紹,海外買房,後續賣房無人管理,造成重大損失。這大概可以概括楊慧茹海外買房的主要經歷。

  近年來,中國對外置業投資額不斷攀升。隨之興起的,還有海外房産仲介行業。然而,由於市場準入門檻較低,很多不合乎規範的仲介機構也混雜其中,伴隨市場一起野蠻生長,從而衍生出供求雙方資訊不對稱導致的不透明和多重仲介等“陰招”。

  朋友不靠譜

  至今,楊慧茹也沒弄明白,自己到底有沒有通過房産仲介買房。

  首先,出場人物大概有這樣幾個人:

  買房人——楊慧茹;

  介紹人——楊慧茹父母朋友的女兒王某,王某家族在澳洲擁有永久居民身份。

  轉手人——因為楊慧茹想購買的房屋沒有通過澳洲外國投資審批委員會認可,所以只能由有澳洲身份的人購買。經介紹,王某的男朋友成為最合適人選,王某的男朋友先買了楊慧茹看好的房屋,之後私下找了個過戶師轉名給了楊慧茹。

  就這樣,正因為這種朋友關係,楊慧茹在對房子的細節幾乎一無所知的情況下,在墨爾本買了兩個樓花。

  “我原本是想買兩套,借此拿到澳洲永久居民身份,之後自留一套再賣一套出去,結果根本拿不到永久居民身份。”楊慧茹向記者介紹説,自己在海外買房,完全是聽信了朋友、朋友的朋友介紹。不過,楊慧茹想把兩套房子賣掉,也不容易。

  王某與男朋友分手後回國,楊慧茹在澳洲找不到一個平臺幫她做售後事宜,“再加上我的英文只是皮毛,根本無法溝通買賣房屋的事宜。”楊慧茹説。

  “其實,這件事並非個案。有不少人通過海外仲介或朋友在海外購房,近來,有不少客戶請我們幫忙處理這些房産。”在北京從事海外房産工作的鐘欣欣告訴記者,在海外購房熱潮中,很多購房者都認為在當地有朋友,就可以拿到更好的樓盤,也更可靠。然而,這些所謂的朋友只是個人或者小公司,可能幹兩年就消失了,甚至賺一筆佣金就找不到人了。“在海外買房,找個好仲介和好經紀人至關重要,一個好仲介可以幫你省去很多麻煩,哪怕交易完成後也能幫助出租管理”。

  仲介不合規

  不過,房産仲介就值得信任嗎?

  據鏈家海外事業部總經理時今強介紹,國人海外置業目前已經進入第二階段。“第一階段就是前十年、十五年,在海外購房的都是非富即貴的客戶,買的房産標的額相當高,一般是購買當地地標性建築,買別墅就買最好的,買酒店就買最貴的。發展至今,越來越多的購房者是中上收入階層,或者説是中産階級。據統計,現在有10%的中産階級有意在海外置業,但問題是並非每個人都有實力和準確認知度來達到海外置業的水準”。

  “海外置業仲介的發展屬於初級階段,良莠不齊。從目前來看,中國人在海外購置的房産90%以上都不是通過中國房産仲介進行的,都是通過海外當地的經紀人。客戶在海外置業無外乎要解決兩個痛點,一個是信任度,一個是專業度。專業度就是剛剛提到的,他們可能不了解整個置業的流程。”時今強説。

  據介紹,近年來,在參與購房移民的投資者中,很多人花費幾百萬元在海外購置房産,卻出現了房産被開發商抵押給銀行、被矇騙入住等問題。一些無良仲介往往利用投資者不了解行業、不了解當地政策、語言能力不足、海外維權困難等劣勢欺瞞投資者,使投資者蒙受重大損失,但仲介卻能逃避法律責任。

  對此,時今強説,對海外置業進行監管是一個雙方配合的事情,國內企業要正常地接受建委、房地産管理局以及相關仲介協會的管理,“在海外執業,首先要取得當地的資質和執照”。

  “不可否認,目前的確存在行業亂象,也就是行業標準、規範以及專業不到位的問題,由於行業準入門檻過低,造成各類公司並存,市場良莠不齊,甚至存在業務多重轉包等問題。”時今強説,造成這些問題的原因主要是資訊不對稱、專業度有差異。

  “關於這個行業亂象,我再舉兩個例子,第一個就是稱在歐洲一些國家買房産送移民之類,這確實是一個比較大的陷阱,號稱交上50歐元就可以移民葡萄牙、西班牙、希臘,取得這些國家的移民身份。”時今強説,“還有一種就是所謂的50萬元人民幣買一套房子,但那套房子最多值25萬元,剩下的都被房産仲介分了,業內人都知道這種情況,但購房者不知道,這也是資訊不對稱的表現。”

  在海外從事多年海外置業顧問的林光旭告訴《法制日報》記者,由於資訊不對稱,甚至發生過簽訂合同後,才發現房産産權不清晰、房産欠有債務等問題,還有個別信譽不佳的房地産經紀公司扣押國內買主的定金,卷走客戶資金。

  “這一切的根源,還是要歸結到行業缺乏統一標準,投資者缺乏有效執行程式和效果參照,更缺乏境內外環境資訊的對稱評估。”一名不願透露身份的業內人士説。

  對此,時今強表示,其實我國關於國內房産仲介的法規是相當健全的,“但是購房者並不了解相關制度,就會出現這樣一種情況,購房者一聽説某個人能辦就去找他辦了,結果被騙,吃啞巴虧。解決這個問題需要規範市場,還需要資訊公開,通過各方努力,假以時日才能有好的結果”。

  購房“雙刃劍”

  從美國返回上海,田凱立即聯繫自己的房産顧問,準備下一輪的房屋篩選。不過,這樣的篩選只能先在網上進行,因為買房地點是大洋彼岸的美國。

  “我這次專程去美國,本來是要直接出手買房子的,但誰知晚到一步,看好的房子已經被人買走了。”對於此次美國的買房之旅,目前就職于一家外資銀行、年薪超過百萬元的田凱很無奈,“搶”他房子的也是中國人。

  然而,對於中國購房者來説,不論其目的是投資還是移民,甚至近期開始流行的“異地養老”,海外買房都可能是“看上去很美”。

  幾年前,傳出“美國底特律破産,一雙鞋錢能換兩套房”消息之時,上千人報名參加底特律抄底搶房團。對於這一情形,已經定居在美國的北京人張泰給記者發來這樣的短信:“如果底特律房産真有很高的投資價值,當地的美國人自然也將聞風而至,哪還有真貨等著大洋彼岸的中國人。”

  在接下來的電子郵件中,張泰用一連串嘆號向記者表達了對不了解當地基本局勢“衝動性”購房的擔心:底特律的房子的確屬於“白菜價”,但白給也不敢要。當地治安不好,犯罪率又高。如果你買了房子,萬一房子被壞人燒了影響鄰居生活,房主難逃干系。還有那些並不了解當地環境,就想圖便宜去美國買房租出去賺房租的,一旦房子在出租過程中出現任何問題,全得由房主負責。儘管不同州的法律不盡相同,但基本上都傾向於保護租客的利益。如果人不在美國,房子漏水了或者出毛病了,房主沒有及時修繕,等到的就是法院的傳票。

  與此同時,若不了解購房地的種種政策,也會遭遇尷尬。在採訪中,記者注意到,很多有在海外購房計劃的每人平均希望能以貸款的方式交付購房款。

  不過,專業經紀人朱玉告訴記者,以美國為例,美國申請貸款不僅繁複而且難度比較大。通常美國的貸款機構及銀行僅提供貸款給美國公民或永久居民,“當海外其他身份買家想要申請貸款買房時,首付得增加,獲批率才會增加”。但究竟增加到多少,並沒有硬性要求,“也並不是每家機構都會提供此類貸款,通常是在有大量移民的國際性大城市才會有這類提供貸款的機構”。

  同時,北京律師徐瑩向記者介紹説,海外置業面臨的其他法律風險同樣不能小視。

  “很多購房者對房屋所在地的法律政策沒有了解,而很多國家或地區對房産有不同規定,如空置房屋取得時效風險、購買房屋後自己不入住的房屋不能長期空置等。”徐瑩説,還需要了解購買房屋的稅務承擔,海外很多國家房價不高,但是在購房、持有以及出售環節,可能付出很高稅費以及交易費成本。

  製圖/李曉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