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4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外資眼中的“中國機遇”

  • 發佈時間:2016-04-11 07:13: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經濟參考報》記者在多地調研了解到,儘管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但眾多外資企業也從我國經濟結構性調整的過程中看到了新的“中國機遇”。

  機遇一:中國高端産業市場廣闊

  記者在天津濱海新區調研了解到,高端産業已經成為吸引外資的一大“金礦”,很多優質的産業項目接踵而至,而打造先進製造業也已經成為新區發展的最大優勢和最寶貴經驗。

  由美國通用電氣投資1億美元建設的醫療生産基地已經在濱海新區建成投産,成為通用電氣醫療在中國的第五個全球生産基地。“中國是醫療行業最具多元化的市場,從城市到農村都有著廣泛的醫療需求。”通用電氣公司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傑夫·伊梅爾特説,通用電氣將繼續加大包括濱海新區在內中國的投資,進一步增強本土化生産能力。

  目前,新區製造業優勢在自貿區落地後進一步擴大。總投資3000萬美元的龐巴迪公務機維修中心去年4月在空港經濟區開工建設,此舉將填補我國在公務機大修領域的空白;空中客車公司與中航工業集團簽署協議共建空客A330飛機完成及交付中心,同樣選擇落戶空港。該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有57個世界500強投資項目落地,實際利用外資40億美元,同比增速實現11%。

  得益於開髮型經濟體制的構建,在“十二五”期間,新區實際利用外資共計555億美元,在這裡投資的世界500強企業達到了140家。

  濱海新區發展改革委主任楊金星説,外資高端産業項目紛至遝來,不僅意味著新區對外資項目有著較強的吸引力,而且將為“十三五”期間平穩較快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以天津開發區、空港經濟區、中新天津生態城等為代表的經濟功能區是濱海新區吸引外資的主體。不久前,總投資25億美元的一汽大眾華北生産基地落戶天津開發區。該項目將於2018年建成投産,屆時將成為天津市最大的外資先進製造業項目。

  不只是一汽大眾華北生産基地,天津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王盛告訴記者,2015年,該區預計完成地區生産總值2800億元以上,年均可比增長高達18%。作為其中的“骨幹”,全年新批外資項目134個,增資項目81個,實際利用外資實現了67億美元。

  從昔日的摩托羅拉、三星,到今天的一汽大眾、霍尼韋爾、約翰迪爾,落戶開發區的外資項目正在經歷轉型。王盛表示,“十二五”期間,開發區累計實際利用外資超過270億美元,比“十一五”期間增長了1倍以上。世界500強企業中的90家入區投資,投資項目總數超過230個。

  此外,美國美聯信、法國法興等國際融資租賃企業也相繼來到新區,將之作為在中國拓展業務的主體,這也使得融資租賃這一濱海新區優勢産業的國際化水準不斷提升。

  機遇二:中國技術和研發中心助力長遠發展

  在採訪中,記者注意到,與過去外企僅僅把生産基地放在這裡不同,越來越多的外資研發機構正在這裡不斷萌發,成為外資企業紮根當地、長遠發展的內生動力。目前,設在濱海新區的跨國企業研發機構已超過140家。

  通用電氣位於天津的水電基地是長江三峽、向家壩等國內多個水電站的設備供應商。面對中國水電市場佔全球份額的不斷增長,這裡專門建立了一所獨立的技術中心。在該中心探訪時,技術人員向記者介紹,它從功能上分試驗臺和研發兩個部分。試驗臺能模擬水電站的自然水流,並通過不同流速的水流對模型轉輪進行衝擊來取得試驗所需的技術參數,從而決定設計方案。研發部分更偏向於應用型基礎研究。

  “正是受益於技術中心的水輪機模型試驗臺,我們才能夠從事完整的水力設計模型試驗以及相關新産品的研發。”該技術人員表示。

  生物産業是我國戰略性新興産業,也是外資企業在新區投資的重點。丹麥生物醫藥企業諾維信在天津開發區建設生産工廠之外,將本土以外首個實驗室設在了開發區。諾維信公司中國區品質環境安全總監王茂霞説,這個實驗室所從事的生産技術研發,是整個研發中最前段、最具技術含量的環節。

  “在中國投資仍具成本優勢,更重要的是,中國公司的員工具有很強的技術工作能力。”王茂霞認為。

  基於中國另一片“藍海”——風電市場的快速增長,SGS通標標準技術服務有限公司將風能技術中心設在了濱海新區,這也是亞洲首個第三方風能技術中心。目前,全球滿足國際通用標準的風機葉片測試中心在十家左右,且大部分位於歐洲。國內風電企業葉片需要通過空運到歐洲進行檢測,所需費用高達200萬元。SGS中國區總裁申屠獻忠表示:“SGS在天津設立檢測中心,不但方便風機葉片生産企業在‘家門口’進行權威的第三方檢測認證,更能提升中國風電機組整機及主要零部件的技術研發水準。”

  機遇三:中國投資“軟環境”具備比較優勢

  《經濟參考報》記者了解到,近年來隨著中國對外開放的全面深入,中國投資“軟環境”在國際上的比較優勢正在日益顯現。

  天津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張國盛説,從近年外商來濱海新區投資前考察的重點看,投資地距離市中心的距離、周邊醫療教育情況、附近是否存在污染企業等因素在權衡中的比重正在逐年上升。

  為此,濱海新區不僅將整個區域作為一個經濟開發區來建設,同時注重社會事業與經濟發展“兩翼齊飛”。濱海新區政府辦副主任張殿武説,新區平均每年財政支出的80%以上用於民生領域。新區不僅參照國際標準建設了泰達國際心血管醫院、天津市第五中心醫院等一批高水準醫療機構,而且日本永旺超市、南韓CGV影城等國際化生活設施也建立起來。在歐洲貿易中心、環球購等濱海新區內的保稅商品交易中心選購國外日用品十分便捷。

  更重要的是,濱海新區在國內較早地開展了跨國公司總部外匯資金集中運營管理、外企意願結匯、跨境人民幣創新等創新金融業務試點,幫助外企實現投資貿易便利化,為國內日後推廣先行探路。

  濱海新區旗下中新天津生態城是我國首個採取意願結匯方式試點地區。據生態城管委會商務局吳迪介紹,新加坡吉寶鴻達(天津生態城)房地産開發有限公司財務人員在中國銀行天津分行,辦理了1500萬美元資本金意願結匯業務。

  “因為可以採取意願結匯的方式,公司規避了匯率波動的風險。”生態城投資開發有限公司總會計師董照輝表示,這種結匯方式較之以往的支付結匯給了企業更多選擇。特別是如果資金週轉週期較長,採取傳統支付結匯方式容易受匯率波動影響。目前,該政策已在全國更大範圍試點開來。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記者劉愛虹、毛振華、賈遠琨、康淼、劉巍巍采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