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0日 星期四

財經 > 新聞 > 國內經濟 > 正文

字號:  

外資遭遇結構性拐點:製造業利用率只及服務業一半

  • 發佈時間:2016-04-11 07:22:21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王斌

  編者按:曾幾何時,引資和創匯對中國經濟騰飛起到了關鍵性作用。如今,在新常態下,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調整及産業升級,外資在華遭遇結構性“拐點”,也面臨新一輪“中國機遇”,而中國要在世界産業鏈上謀取更高位置,需要更先進技術和理念。在此背景下,需要對外資加速重構:從製造業流向服務業,從成本導向邁向研發導向,從“引財”轉向“引智”+“引技”。《經濟參考報》從即日起推出“外資變局” 系列報道(上中下3篇),以饗讀者。

  經濟新常態背景下,外資在華正在遭遇“結構性拐點”,商務部數據顯示,2015年製造業利用外資只及服務業一半。《經濟參考報》記者近日在多地採訪發現,製造業在中國外資總量佔比下降,但高端製造業比重明顯上升;傳統産業投資大幅下降,但新型服務業態吸引外資涌入;勞動力密集的生産線大量轉移,但企業總部、研發中心大幅增加。“三降三升”現象不僅折射出新一輪“中國機遇”,也為未來中國引資提供了新思路。

  拐點一:由低端製造轉向高端製造

  諾基亞相繼關閉其在廣東東莞、北京和江蘇蘇州的工廠;松下、大金等日資製造業企業將中國部分産能回遷日本;耐克、富士康等製造業外企在東南亞或印度開設新廠……

  近年來,隨著國內要素成本上升,部分製造業外資將目光轉向成本較低的東南亞地區;美德等發達國家鼓勵製造業回歸,一些外資也在回流。

  商務部數據顯示,近年來製造業在中國利用外資中比重不斷下降。去年,製造業實際使用外資395.4億美元,已下降到只有服務業的一半左右。值得注意的是,鋼鐵、水泥、電解鋁、造船、平板玻璃等傳統製造業外資流入基本為“零”。

  在製造業外資總體規模下降的同時,高端製造業佔比呈上升態勢。據統計,去年,高技術製造業利用外資增長9.5%,在製造業吸收外資中的比重升至23.8%。

  總部位於比利時的瑪瑞斯公司,于2014年11月在上海成立了一家三維列印技術有限公司。“産業轉型、創新創業推動了中國製造業水準的提升,這也給3D列印技術的運用帶來了廣闊的市場。”該公司總經理琴恩説。

  瑪瑞斯進入中國市場後,主要向醫學及工業領域提供3D列印軟體解決方案。目前,已與上海第九人民醫院、上海兒童醫院等合作成立研究中心,合作夥伴達數十家。

  拐點二:由傳統製造業轉向新型服務業

  過去中國吸引外資更多集中于製造業,外資企業推動中國成為世界工廠;現在服務業吸引外資迅速增加,並後來居上成為引資主力。

  商務部數據顯示,去年服務業實際使用外資771.8億美元,同比增長17.3%,在全國總量中的比重為61.1%。

  作為外資大省,江蘇省商務廳巡視員趙進説,江蘇已進入工業化後期,正從工業經濟為主向以服務經濟為主導轉型,服務業利用外資增長很快。在新常態下,江蘇外資要進一步轉型升級,加速發展與製造業轉型升級相配套的現代服務業。今年江蘇將適時召開服務業利用外資推進大會,爭取推出更多服務業開放政策。

  服務業外資結構也發生很大改變,新型業態引資勢頭很猛。

  廈門市商務局副局長洪本祝説,廈門服務業合同外資增長最快的是電腦服務和軟體業、商務服務業等,同比均超過7倍;另外也有一些新的行業,如運動、金融、養老、醫療等在外資中佔比越來越大。下降較明顯的是房地産業,全年廈門市房地産業合同利用外資僅2351萬美元,同比下降97.4%。

  去年11月,台灣誠品書店在大陸第一家店在蘇州金雞湖畔開業。這個面積達5.6萬平方米的綜合體,有書店、文具店、咖啡館、餐飲、展覽館等。該店與全球2000多家出版社合作,帶動5萬多種書籍跨海交流。

  “對於中國內地的閱讀與文化創意産業,我們深具信心。”誠品總經理李介修説。

  拐點三:由勞動力密集型轉向總部型

  除了行業性的調整和變化外,結構性變化也在外資企業內部發生。一些外資企業將勞動力密集的生産線進行轉移,而在中國增設企業總部、研發中心等。

  外企將企業總部、地區總部移到中國的趨勢很明顯。以上海為例,上海市商務委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累計落戶上海的跨國公司地區總部達535家,“總部經濟”已成為上海名片。

  傳統行業的研發中心也加速向中國轉移。據統計,目前外資在華設立研發機構超過2400家。研發輻射範圍由早期的主要針對國內製造業,拓展到面向亞洲乃至全球,一些研發中心呈現向研發總部升級的趨勢。

  蘇州工業園區經濟發展局局長韓江説,園區內一家著名南韓電子企業連續2年銷售收入以每年40%削減,但利潤卻以每年約10%增加。“這家企業把勞動力密集、利潤薄的生産線轉移到了越南,把研發中心、超薄和觸控等高端新産品放在園區。”

  “從長期發展看,企業向綜合成本更低的地方搬遷是個發展規律。我們當下需要做的是,提高在東莞的運營效率。”已在東莞耕耘20多年的利威鞋業有限公司高級副總裁查克·吉裏思説。

  利威的母公司美國布朗鞋業擁有百年製鞋歷史,是全球最大的鞋業貿易公司之一。近年來,東莞在其全球佈局中的角色不斷變化,最初主要集中在製造環節,現在則成為布朗鞋業在全球最重要的設計研發中心。

  “我們幾年前關閉了台灣辦公室,義大利設計部只剩20多人,東莞公司則不斷擴容,現在的600多員工來自14個國家和地區。”儘管如此,吉裏思還是坦言,過去幾十年,企業從美國遷到台灣再到中國內地,內地現在成本也越來越高,不排除以後會外遷到東南亞。

  對外經貿大學教授桑百川等專家認為,當前,可以深入研究外資轉型升級路徑,積極把握外資發展趨勢,通過外資技術外溢效應提升中國社會生産力水準,通過深度融入跨國公司的全球佈局,鞏固和提升中國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