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公國際發佈全球首部基礎設施評級方法

  • 發佈時間:2016-04-09 07:07:00  來源:新華社  作者:樊宇 魏忠傑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4月8日專電(記者樊宇 魏忠傑)大公國際信用評級集團和全球基礎設施巴塞爾基金會8日舉行聯合發佈會,推出全球首部基礎設施評級方法,旨在從可持續發展視角評估基礎設施的償債風險,為基礎設施項目投融資提供有力支撐。

  大公全球基礎設施信用評級方法以基礎設施信用風險形成規律為依據構建,從環境和社會可持續、建設可持續、經營可持續、償債來源和償債能力五大方面,全面評估並揭示基建項目建設期和運營期的整體風險,對項目的總債務償還能力、存量債務償還能力和新增債務償還能力進行安全等級劃分,並確定信用級別。

  大公集團董事長關建中在發佈會上説,大公全球基礎設施信用評級方法的發佈,標誌著全球基礎設施進入了評級時代。2008年金融危機後,國際社會將加大基礎設施投資作為推動世界經濟增長的重大舉措,而僅僅依靠政府投資或政府背書的傳統融資模式,難以滿足全球基礎設施的巨大融資需求。市場迫切需要一套針對基礎設施項目的科學評級方法,為投資者提供準確的評級資訊以甄別有價值的基礎設施項目,引導全球資本有效配置。基礎設施信用評級向債權人提供債務人的權威信用風險資訊,使基礎設施項目有了打開資本市場大門的鑰匙。

  他認為,信用評級將引導全球資本流向基礎設施領域,有助於緩解基礎設施的投融資瓶頸,併為世界經濟增添新的增長動力。

  出席當天發佈會的世界信用評級集團國際顧問理事會主席、法國前總理德維爾潘説,未來全球的基礎設施投資將是世界經濟增長點之一,如果沒有科學的評級機制,基礎設施項目就很難進入市場融資。

  巴基斯坦前總理阿齊茲在發言中説,中國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積累了重要經驗,並越來越多地和周邊地區開展合作,在這一過程中評級機制將發揮“重要作用”。

  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和跨地區互聯互通基礎設施需求日益增長,全球基礎設施建設正迎來一輪發展新機遇,存在巨大的潛在融資需求。畢馬威的研究顯示,到2030年,全球範圍內對基礎設施的投資需求高達50萬億美元。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