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戰鬥在前線的流感偵探”

  • 發佈時間:2016-04-09 02:31:38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這是對我個人和團隊以往科研工作的肯定,也是對我們今後禽流感研究工作的鼓舞和信任。是責任心一直驅動著我要盡可能認知、了解病毒,發現解決的辦法。這是一份榮譽,更是一種責任,將激勵我們持續創新,用科學的力量改變世界。”近日,在法國巴黎舉行的第十八屆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頒獎典禮上,來自我國的獲獎科學家陳化蘭站在領獎臺上動情地説。

  守護H7N9的第一道防線

  2013年春,在我國上海及周邊省份,一場危險的流感正在悄無聲息地流竄。經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檢測,它的罪魁禍首是一種新型病毒H7N9——在此之前,這一病毒未曾在人類身上出現過。

  高度的職業敏感讓作為中國國家禽流感參考實驗室主任的陳化蘭倍感警覺。她十分清楚,這種對人類而言還完全未知的病毒,如果繼續蔓延,將會産生嚴重後果。在首次確證H7N9不到48小時內,陳化蘭率領團隊從上海周邊地區的土壤、水、家禽及農貿市場中收集了1000多份樣本,經過逐一測試後發現:這種導致人體感染的新型流感病毒,與同一時期存在的H7N9禽流感病毒高度同源——其中20份受感染的禽類病例,全部來自上海的家禽市場。

  陳化蘭立即將數據上報至相關部門,使得大多數病例所在城市的家禽市場迅速暫時關閉,第一時間將這一病毒肆虐的源頭扼殺在搖籃中。她的這一科學發現,也是國際上首次有人從病原學角度揭示出新型H7N9流感病毒的來源,為中國乃至全世界樹立起一道控制致死性病毒侵襲的堅實屏障。同年,陳化蘭入選《自然》雜誌評出的“2013年度全球十大科學人物”,並被譽為“戰鬥在前線的流感偵探”。

  近距離認識流感

  陳化蘭是如何當好“流感偵探”的?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她從我國相關禽流感預警體系、我國疫苗免疫中所存在的困難以及對策等方面娓娓道來。

  2004年初,我國開始爆發禽流感疫情。“起初,我國的防控措施是對疫情爆發地區的家禽實行撲殺,對風險地區的家禽進行疫苗免疫。”提及我國禽流感預警體系的演變,陳化蘭表示,“2005年底,衛生部和農業部的流行病學調查發現,人感染H5N1較多發生在農村散養戶中,涉及到的家禽幾乎都沒有注射疫苗免疫。因此,國家在全國範圍內實行家禽強制免疫,防止家禽和人類感染病毒”。

  這一政策很好,技術也可行,但真正實施起來還存有困難。“因為我國的家禽種類較多。以鴨子這種水禽為例,由於很多流感病毒,包括一些H5N1禽流感病毒,不能引起鴨子發病,加之其主要由農戶散養,大家便抱有僥倖心理,不給鴨子進行疫苗免疫”。陳化蘭説。因此,我國的疫苗免疫在鴨子這種水禽中覆蓋得不好,疫情大都爆發于這種未被疫苗免疫的家禽中。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的散養鴨子數量佔世界總量的75%。鴨子飼養量大,養殖方式粗放,給我國禽流感防控帶來實際困難。

  為幫助國家提高水禽類疫苗免疫效果,陳化蘭還帶領團隊向特殊疫苗的研製發起挑戰。經過7年的專注研發,目前,她們已經成功研發出一款專用於鴨子的高技術疫苗。“我國的禽流感防控主要是採用疫苗免疫策略。雖然自然界的病毒變化多端,但只要它的免疫原性沒有變,原來的疫苗就對它有作用。如果病毒的免疫原性變了,就需要研發新的針對變異毒株的疫苗”。提及這款高技術疫苗,陳化蘭表示,“截至2012年,實驗室所有的相關研究都證明:這是非常好的疫苗。但作為一款全新的疫苗,推向市場還需要經歷比較長的評審過程,快則還需一年,慢就不好説了”。

  人類在面對能夠致死的未知病毒時,難免會感到恐懼。對此,陳化蘭指出,“我的主要研究突破就在於對病毒的認知,對病毒認識得越透徹,在防控手段上就會越自如,恐懼感就會越少”。她和團隊對2013年爆發的H7N9進行系統研究後得出結論:家禽中的H7N9病毒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其在人體內複製後,才會對人致病力增強。“但自然界中的流感病毒千差萬別,我總是告訴學生:你不知道的肯定比你知道的多。基礎研究就是通過不停的研究積累,逐漸提高認識、消除恐懼的過程。”陳化蘭笑著説。

  攻讀博士學位時,陳化蘭發現通過自己的一些研究,能夠解決不少問題,非常有意義。於是,她開始專注于科學研究,並鼓勵更多創造力和精力更為旺盛的年輕人投身科學。目前,她的團隊在流感病毒的基礎研究和防控技術研發方面都非常強。“未來,還需要在病毒與宿主互作方面加強研究,這類研究會對新的抗流感病毒藥物研發提供數據。”陳化蘭深知自身研究的責任與方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