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火鍋底料商拆分赴港IPO:過半收入來自海底撈

  • 發佈時間:2016-04-08 09:03:12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過半收入來自海底撈 未來前景引疑慮

  海底撈終於借旗下子公司邁出了進軍資本市場的步伐。日前,香港聯合交易所披露了頤海(中國)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頤海”)的IPO資訊,而頤海正是海底撈火鍋底料的獨家供應商。4月7日,海底撈向記者確認了頤海赴港上市的消息,但以處於上市緘默期為由沒有透露更多資訊。業內人士認為,由於餐企上市存在著相當大的難度,選擇拆分出火鍋調料公司上市比海底撈自己上市更容易。但頤海去年一半以上收入來自海底撈,這種過度依賴也為其未來發展蒙上了不確定性。

  火鍋底料商赴港IPO

  頤海是海底撈集團在中國的火鍋底料産品獨家供應商。頤海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05年,海底撈成立了成都分公司,並隨後投入運營了第一條火鍋底料生産線,供應四川海底撈集團經營的火鍋店。2013年,頤海在開曼群島註冊成立為投資控股公司。頤海的第一大股東及實際控股人分別是張勇、舒萍夫妻二人,兩人也是海底撈集團的控股股東。此外,由馬雲等人創建的雲峰基金持有6%的股權,亦是頤海的股東。

  根據頤海官網披露的數據,截至2015年12月31日,頤海有三條主要的生産線,提供56種産品。頤海的經銷網路延伸至全國,並送達6000家大型超市,包括沃爾瑪及家樂福。同時,頤海也通過天貓及京東等電商渠道進行銷售。此外,公司産品已經銷往北美、歐洲及亞洲的11個國家和地區。2015年,頤海的收入為8.47億元。據第三方諮詢公司沙利文公司的資料顯示,按2015年銷售額計算,頤海是中國第二大火鍋調味料生産商。

  根據頤海官方網站披露的數據顯示,2013-2015年頤海的收入為3.16億元、4.98億元以及8.4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63.8%;純利由2013年的人民幣0.22億元增加至2015年的人民幣1.25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為137.6%。毛利率由2013年的22%增加至2015年的34.7%;凈利率由2013年的7%增加至2015年的14.7%。

  拆分上市謀求利潤最大化

  事實上,近幾年海底撈曾多次被傳將要上市,尤其是自2014年海底撈開店速度猛然倍增,也曾一度引起業內對海底撈即將上市的猜測,但海底撈方面卻一直否認將要上市的傳聞。有業內人士認為,海底撈2013年拆分出頤海實際上就是在為其上市做鋪墊。

  從頤海官方網站披露的數據來看,海底撈不僅是頤海的收入支柱,更是其業績三年連增的幕後推手。2013年、2014年及2015年,海底撈集團于中國分別經營93家、111家及142家火鍋餐廳。與海底撈集團的成功擴張一致,頤海向海底撈集團銷售産生的收入由2013年的1.788億元增至2014年的2.77億元,並進一步增至2015年的4.579億元。

  有業內人士認為,海底撈自將頤海拆分出來之後便開始加速擴張的行為,很可能就是在為頤海上市做準備。而選擇讓頤海上市也是為了規避海底撈作為餐飲企業而存在的上市難題。在當前餐飲市場整體增速放緩的背景下,頤海上市可能比海底撈自己上市更能滿足資本市場對於業績增長的要求。

  中國食品産業評論員朱丹蓬表示,目前火鍋調料的市場非常火爆,海底撈此時選擇讓頤海上市能夠對其業務拓展及業績增長起到積極的作用,而且一直以來,餐飲企業想要上市存在著相當大的難度,因此選擇拆分出火鍋調料公司上市比海底撈自己上市更容易。此外,火鍋底料生産相對於餐飲服務而言,投資者承擔的風險更小,而其上市融資後也將進一步擴展自己的業務並提升自己的營收,符合風險最小化、利潤最大化原則。

  過度依賴有風險

  在頤海申請上市披露的資訊中,頤海稱將拓展新産品及新市場,加強研發能力、擴大産品組合,並將尋求戰略性收購以補充有機增長。

  對海底撈的過度依賴是頤海未來發展的一大弊端。事實上,海底撈及其聯屬公司2013-2015年連續三年為頤海貢獻的收入超過其總收入的一半。對此,有業內人士認為,頤海所要面臨的競爭對手不僅僅是同類型的調料供應商,也有推出相同業務板塊的火鍋企業,而目前火鍋市場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同質化競爭嚴重。頤海若想實現可持續的利潤增長,則需要不斷地拓展新的目標客戶及銷售渠道,不能僅僅依賴海底撈的擴張而增長。此外,頤海也應豐富産品線,否則其業績將很大程度上受到火鍋市場的影響。

  朱丹蓬表示,火鍋調料的B端和C端仍存在很大的市場空間,海底撈作為頤海的母公司是其可靠的客戶資源,且海底撈在市場上的品牌知名度較高,對其開發客戶及行銷渠道有一定的幫助作用。但同時,頤海在業績層面對海底撈的過度依賴也會為頤海的未來發展蒙上不確定性。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