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圈解鏈 處置不良——浙江省防控區域金融風險之探索
- 發佈時間:2016-04-04 17:56:4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4月4日專電題:化圈解鏈 處置不良——浙江省防控區域金融風險之探索
新華社記者侯玉傑、李延霞
當前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不少商業銀行面臨信貸品質下滑的難題。記者調研中發現,早在幾年前,浙江企業經營風險和銀行信用風險就已提前暴露,幾年來該省在防控區域性金融風險的過程中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辦法。
近日,陸續發佈的各家銀行2015年業績顯示,多家上市銀行的不良貸款率指標不容樂觀。幾大銀行高管普遍認為,2016年我國去産能進程還在繼續,預計銀行的資産品質仍面臨嚴峻考驗。
自2011年底溫州銀行業出現風險開始,浙江銀行業信用風險不斷暴露,不良貸款餘額和比率連續4年攀升。
浙江省銀監局副局長傅平江表示,在過去幾年中,面對企業壞賬頻發的局面,浙江銀監局打出“組合拳”,包括摸底互保鏈條,建立企業欠息清單、重大風險企業清單、逃廢債線索清單和銀政企三方聯動的信用風險防控網,開發出企業擔保圈風險識別工具,積極推動地方政府發揮政策性擔保體系在置換出險企業擔保的作用,阻隔擔保鏈風險蔓延。
為加大不良貸款處置力度,傅平江介紹説,浙江省銀監局在全國率先搭建銀行業押品資産交易資訊平臺,目前200余家銀行已發佈押品資訊10266項、評估價格674億元,促成交易360多筆、超15億元。
此外,對於銀行不良資産處置中遇到的執行難,浙江省銀監局主動聯合浙江省高院搭建銀法協作平臺,建立金融債權維護機制,開設金融審判庭和“綠色通道”,有效推動不良處置效率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在浙江化解不良資産過程中,金融資産公司扮演了“消防員”和“穩定器”的角色。
中國信達浙江分公司總經理胡德介紹説,信達浙江分公司超越了“打包、打折、打官司”等傳統不良資産處置方式,靈活選用債權轉讓、債務重組、資産置換、以物抵債、重整、債轉股、委託處置等方式,幫助淘汰過剩産能,實現“僵屍企業”的市場出清,幫助企業“卸包袱”。
中國社科院金融所銀行研究室主任曾剛認為,組織各方破解互保困局、引導銀行精準幫扶企業等方面的措施,是全局觀和危機處置思維的體現,也是浙江化解區域性風險獲得成效的關鍵經驗。
傅平江預計,未來6到12個月內,浙江銀行業貸款仍將小幅增長,但總體可控,“我們相信浙江銀行業首先遇到問題,也將率先走出困境。”
“從目前看,我國經濟結構調整還在繼續深化。一段時間內,各地銀行業還將面臨較大的挑戰。浙江在區域性風險化解中富有實效和創新的措施、機制,在全國範圍內都具有借鑒意義。”曾剛説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