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9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全球低碳時代下的中美合作

  • 發佈時間:2016-04-02 07:42:00  來源:文匯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3月31日,中美兩國首腦在華盛頓發表中美元首氣候變化聯合聲明,雙方同意于4月22日同時簽署《巴黎協定》,同意拓展兩國在節能減排、清潔能源、智慧電網、綠色港口等領域的務實合作。

  2006年美國一度盛行“中國能源威脅論”,例如《經濟學家》雜誌當時認為中美之間能源競爭的地緣輪廓躍然升起。然而,10年過去了,氣候變化和能源卻已然成為中美合作新高地,併為構建兩國新型大國關係夯實了基礎。2014年、2015年和2016年三次中美首腦會議,三次相關氣候變化聯合聲明,顯示出中美兩個最大的經濟體、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和碳排放國,正攜手共進,引領全球氣候治理務實發展。

  近十年來,美國依靠成熟的開發生産技術以及完善的管網設施,成為世界上唯一實現頁巖氣大規模商業性開採的國家,並於2009年取代俄羅斯成為世界最大的天然氣生産國,被譽為“頁巖氣革命”。中美氣候合作源於全球環境保護和低碳經濟發展。低碳是未來技術變革的方向,低碳經濟,必定是科學進步、技術發展和産業升級的産物,其間還伴隨以價值觀念、社會結構的一系列變革,更是中國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的抓手。中美兩國首腦強調清潔能源創新正是全球低碳時代的命題,也是各國資金、産業轉型、教育科技等重點方向。

  從經濟規模、影響力和碳排放來看,沒有中國和美國在政治上的認同和參加,氣候變化領域制定任何規則的想法都將是不切實際的,也只有中美合作才能有效推動全球應對氣候變化。以中美氣候變化聯合聲明為代表的大國聯合表態為全球多邊氣候變化治理鋪路,大國氣候變化共治也推動形成良好的多邊共識。

  2014年11月12日中美第一次就2020後的減排目標發表聲明,並推動“考慮到各國不同國情”的表述加入到利馬大會的決議,破解了2014年利馬氣候大會僵局。2015年9月中美第二次聯合聲明起到了推進巴黎氣候大會邁向成功的作用。進入2016年,全球到了共同推動簽署《巴黎協定》的關鍵時刻,中美兩國從大國引領開始,共同實現氣候變化領域的人類命運共同體。

  中美在促進全球能源結構轉向更清潔、低碳和有效的能源技術上有著共同利益,可以承擔起應對氣候變化的責任,並且促進全球向低碳能源的轉型。從應對氣候變化而帶來的能源創新挑戰來看,清潔能源在中國、美國的能源結構中的比重將會逐步提高,並且提高的速度應該會超過其他能源。中美合作可以有效推動兩國低碳生産力和競爭力,中國低碳産品也大大降低了美國市場的可再生能源産品價格。

  中國能源結構很不平衡,煤炭仍然在發電領域佔近70%的比重。美國自奧巴馬上臺以來,煤炭領域減排已經達到30%,煤炭在能源消費中所佔比例已從20世紀90年代的60%減少到目前的32%左右。中美聯合聲明中強調的技術合作分享有利於優化中國能源結構,共同推動中美對外合作中的環境和低碳標準。

  中美合作也體現了低碳話語權從歐洲一家獨大,到主要大國共同分享的轉變。長期以來歐盟掌控環境保護和低碳經濟的領導權。在《京都議定書》國際碳交易中,項目認定、減排流程、核算方法等標準都由買家制定。歐盟單方面搶佔大部分碳貿易、碳金融的遊戲規則制定權。2016年中美第三次氣候聯合聲明強調“國際民航組織大會應對國際航空溫室氣體排放的全球市場措施”,這就是對歐盟力推的單邊徵收航空碳稅的回應。中美和其他經濟體一起在國際民航組織平台下,共同減少航空業溫室氣體排放。在未來《巴黎協定》落實過程中,中國、美國、歐盟和其他國家可以共同在全球盤點、碳監測、報告和核查(MRV)、碳交易和碳金融業務等領域分享話語權。

  然而中美合作並不代表中美氣候共治。中國是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代表和維護髮展中國家利益。在“共同但有區別的責任”原則上,發達國家特別是美國亟需在資金和技術等方面率先承擔責任。然而近期美國最高法院暫停了清潔電力計劃,共和黨總統競選人矢口否認氣候變化事實存在,這些都為美國落實《巴黎協定》蒙上了些許陰影。

  (作者于宏源繫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比較政治和公共政策所所長)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