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衛星發射“新引擎”
- 發佈時間:2016-04-02 01:30:31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3月30日淩晨,中國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我國第22顆北斗導航衛星。與以往不同,此次發射,該中心研製的國産自主可控一體化綜合指揮顯示系統首次投入實戰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幾年前,中心測發、測控、通信、氣象、勤務保障五大系統,分別建立了各自指揮顯示系統,為衛星成功發射提供了有力支援。然而,2008年微軟“黑屏”、2010年伊朗“震網”、2013年“棱鏡門”、2014年網際網路“心臟出血”……近年來頻頻爆發的安全事件,為該中心敲醒了資訊安全的警鐘。
經過幾年不懈努力,該中心率先完成了自主可控的中心電腦系統建設,實現了國産作業系統、數據庫、伺服器、交換機及網路安全産品在航太發射核心領域的整合應用,有效確保航太發射核心技術安全。
安全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一體化、通用化的難題又攔在眼前。位於大山溝裏的測試發射大廳,使用的是測髮指揮顯示系統,而在幾十公里外的指揮控制中心,使用的卻是測控指揮顯示系統,各系統界面不一致、資訊不完整、要素不齊全,給決策指揮人員全面掌握任務資訊帶來了不便。架構一種國産自主可控的一體化指揮顯示平臺,讓各級指揮員在任何時候任何地點都能“隨遇接入”,成為當務之急。
“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必須通過自主創新掌握主動,才能打造發展的新引擎,確保發射安全圓滿。”該中心張振中態度堅定。
2015年9月,該中心啟動一體化綜合指揮顯示系統研製項目。據項目負責人、中心總體技術部數據處理室工程師賈東介紹,該系統融合了中心五大系統數據,無論是在發射陣地、測控機房,還是指揮控制中心,都能讓任務指揮長和各分系統指揮員掌握同樣的數據資訊,使用同樣的指揮平臺,為指揮和決策提供實時全面資訊支撐。
創新並非一蹴而就。記者了解到,數年來該中心實施“年千萬元科技推動計劃”,打造航太發射場可靠性技術重點實驗室,推進試驗任務大數據中心建設,培養11個科技創新團隊,構建創新型科技人才方陣……正因堅持以創新為“引擎”,中心在2015年超高密度發射任務中,創造了71天成功執行5次發射、8次過路星跟蹤測量的歷史紀錄,取得了自1997年以來衛星發射全戰全勝的輝煌業績。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