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舊動能轉換亟待提速

  • 發佈時間:2016-04-01 05:05:52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經濟體制改革更加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突出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突出抓改革措施落地,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突出問題——

  “2016年我國經濟發展有很多有利條件。改革創新向縱深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和城鎮化加快實施,産業轉型升級加快推進,更高層次開放型經濟加快發展,極大地鼓舞和振奮了發展信心。”在此前召開的全國發展和改革工作會議上,國家發展改革委主任徐紹史強調指出,要積極主動地謀劃和推進改革,抓好重點任務,使各項改革任務儘快落地。

  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的開局之年,也是推進結構性改革的攻堅之年。專家表示,《關於2016年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下稱“《意見》”)按照“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和“四個全面”戰略佈局,牢固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用的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著力從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驅動、機制體制改革等入手,將推動形成有利於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助力“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實現良好開局。

  “一方面,世界經濟復蘇基礎相當脆弱,外部環境的不穩定、不確定,都會通過投資、貿易等渠道影響我國;另一方面,國內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綜合分析,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形勢可能更加嚴峻複雜,困難可能比去年更大。我們要高度重視,做好應對更加困難複雜局面的思想準備和工作準備,確保‘十三五’順利開局。”徐紹史説。

  經濟新常態下,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一次會議于去年11月提出了“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意見》提出了10大領域50項經濟體制改革任務,針對當前實際,《意見》進一步強調“更加突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要圍繞提高供給體系品質和效率深化改革,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提高全要素生産率,實現由低水準供需平衡向高水準供需平衡的躍升。

  徐紹史表示,加快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重點抓好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積極穩妥處置“僵屍企業”,幫助企業降低成本,著力補齊短板,夯實農業基礎。

  改革敢啃硬骨頭

  值得關注的是,被認為“最難啃硬骨頭”的國企改革今年被提至經濟體制改革的最前端。國企改革已經不止一次被列入到改革重點任務欄中,國企改革在矯正要素配置扭曲、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激發企業家精神等方面,顯然被各方寄予了更多厚望。

  《意見》明確,在全面落實國企改革指導意見、改革完善國有資産管理體制、推進國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同時,加快推進重點行業改革,而上述重點行業多涉及電力、石油天然氣、鹽業等壟斷領域。市場人士表示,通過進一步放寬市場準入,消除隱性壁壘,有望增強各類市場主體的活力和創造力。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為當前經濟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國家統計局中國經濟景氣監測中心副主任潘建成表示,《意見》中提出了財稅體制改革、簡政放權改革等,它們在著力改善供給環境、創新環境的同時,還帶來長期發展理念的變化,有利於中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

  3月29日,國家發展改革委舉辦新聞發佈會,宣佈雲南、貴州、安徽、寧夏、湖北五省(區)首批輸配電價格試點成果落地,這是我國電力體制改革邁出的重大一步。按照部署,輸配電價改革今年擴大至全國18個省區及區域電網,並將在2017年實現全國全覆蓋。

  今年以來,發展改革委先後多次舉辦新聞發佈會,就轉變政府職能、價格及投融資體制改革等熱點話題進行通報,向社會傳遞出深化改革的決心和信心。“深化經濟體制改革,要緊扣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緊扣‘放管服’,緊扣結構性改革,突出市場導向,突出問題導向,突出督查落實,層層推動改革落地,增強改革的聯動性、協調性和有效性。”徐紹史説。

  激發創新創業創造活力

  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時如何向改革要動力?《意見》提出,在深入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的基礎上,健全有利於去産能、去庫存、去杠桿的體制機制,強化降成本、補短板的制度保障。同時,積極推進財稅金融、新型城鎮化、生態文明體制等改革,力爭形成深化改革與穩增長、調結構、轉方式齊頭並進的良性格局。

  向改革要動力,通過創新釋放活力。《意見》提出,“完善創新驅動發展體制機制,加快新動能成長和傳統動能提升”。事實上,創新是引領發展的重要引擎,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轉變發展方式、調整産業結構、實施創新驅動的重要途徑,是激發社會活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手段。

  今年以來,我國經濟開局良好,其中新産業、新業態、新模式以及新服務等功不可沒。不過,新動能雖積聚明顯,但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傳統經濟指標持續下行的情況下,中國經濟要想實現“雙中高”的目標,新舊動能轉換亟待提速。

  “把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更好結合起來,擴資源、拓空間、優環境,激發創新創業創造活力。”徐紹史表示,《意見》強調完善創新驅動發展體制機制,將極大地調動創新主體的積極性,釋放出創新活力,匯合成中國經濟轉型發展的新動能。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