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8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好山好水帶來好日子

  • 發佈時間:2016-03-30 05:45:33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山東淄博博山區的中郝峪村地處山腳下,森林覆蓋率達96%。雖然中郝峪村坐擁青山綠水,但全村擁有的耕地並不多,山地又瘠薄,前些年村民收入一直上不去。對此,當地從生態資源優勢入手,實行村民入股、單體承包經營,發展休閒、度假、養生的農家旅遊。截至目前,中郝峪村年接待遊客10萬人,營業額1400余萬元,村集體收入300萬元,村民年每人平均收入2.5萬元,較10年前增長了12倍。

  博山區位於魯中山區,農村貧困人口相對較多。“近3年來,博山區共實施省市專項扶貧開發項目41項、太河水源地生態産業項目85項,助推5.2萬人口‘綠色’脫貧。”博山區委書記許冰説。

  博山區上瓦泉村地處山東省重點飲用水保護地太河水庫上游,轄區山體植被覆蓋率在80%以上,由於無工業企業,5年前村集體無半點收入。“那時是守著好山好水過窮日子。”村黨支部書記王金成説,自上級扶貧項目落戶後,村裏修了20多公里山路,建成101個有機富硒草莓棚,産品供不應求。眼下,村集體年收入突破100萬元,村民年每人平均收入達1.5萬元。

  村民王金山一家,窮底子加上治病,家裏一度欠下十幾萬元的債務。如今,他被安排在草莓基地工作。“月工資2400多元,老婆和孩子也有活幹,欠的債總算快還上了。”説起這幾年的變化,王金山一臉感激。

  為了給貧窮鎮、村的生態高效農業注入活水,近年來,博山區積極引進資本,建成了萬畝獼猴桃和富硒農産品等示範基地及一批農民專業合作社。同時,引進和發展有機農産品精深加工,培育起山東豆禾、山東上園、舜豐農業等一批龍頭企業。據淄博桔梗産業協會會長王建軍介紹,博山區出口的桔梗産品年出口額3000多萬美元,成為地區生態産業帶動農戶致富的典型産業。

  如今,生態休閒遊、農村體驗遊、農業觀光遊、民俗文化遊4個農業旅遊品牌已經在博山區和淄博市叫響。博山區每年都舉辦獼猴桃、草莓、藍莓採摘節,年接待遊客逾20萬人次,貧困群眾增收渠道不斷拓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