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消費金融,誠信是基石

  • 發佈時間:2016-03-30 02:18:1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第二看臺

  近日,國內網際網路消費金融公司“馬上消費金融”發起了關於“社會誠信”的網路調研,參與調研的消費者中,有80%以上認為中國的社會誠信情況不夠好,其中有56.18%的消費者認為一般,18.33%認為不太好,7.17%認為很差,中國的社會誠信水準亟需提升。

  同樣在,網際網路消費金融領域,誠信情況同樣令人擔憂。

  消費金融自2007年在廣東地區試點開始,至今已有8年多。據銀監會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消費金融行業市場總額近千億元,服務客戶破千余萬,正迎來全面發展時機。

  2015年6月,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將消費金融公司試點擴至全國,增強消費對經濟的拉動力。這一年,消費金融迅速崛起,盈利能力、客戶群體、投資規模呈幾何增長之勢。加之,經濟下行壓力,伴隨消費金融政策由點及面,全面鋪開,消費拉動經濟成為新常態。

  但在實踐中,消費金融市場的發展還受到誠信體系不健全、不完備的制約。由於消費金融大多是無擔保、無抵押貸款,風險系數相對來説也比較高,一些風控能力比較弱的平臺很難輕鬆把控消費金融。

  “馬上消費金融”首席數據官劉志軍表示,“目前,中國的社會誠信體系不那麼健全,特別是對金融行業至關重要的徵信市場的不健全以及消費者失信成本低、懲戒措施缺失,直接導致了一部分人不惜採取非法集資、惡意騙貸等不誠信行為謀取一己私利,破壞了金融行業乃至整個社會的誠信氛圍。”

  在調研中,對於“是否因為堅持誠信吃過虧?”的問題,有80.48%的受訪者選擇“有過”,這一數據進一步説明瞭不誠信現象的普遍性。諸多不誠信現象普遍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什麼?調研結果顯示,消費者認為“社會誠信管理體制不健全”、“利益誘惑”、“社會風氣不正”和“失信成本太低”是四大主因,在金融行業特別是網際網路金融行業更是如此。

  一方面,作為金融服務的需求者,尤其是中低收入人群,因普遍缺乏抵押物和擔保機制,以及誠信資訊記錄,在獲取消費金融支援方面還存在較大障礙;另一方面,作為金融服務的供給方又因風險控制要求,以及消費金融産品的供給方式、供給結構問題,不敢提供相關金融服務,或者不能正確反映消費者需求。因此,加強誠信體系建設,架起供需橋梁,就顯得必要而緊迫。

  該採取哪些措施來提升社會誠信水準呢?調研數據顯示,沒有哪個單一的辦法可以成為捷徑,“完善法律與相關制度,加大對不誠信者的懲罰力度”、“建立健全社會信用體系”、“增加對守信者的肯定與鼓勵”、“政府帶頭提高公信力,打造誠信社會”、“加強對不誠信現象的社會輿論監督”等多個措施的投票率都很高。這表明,提高社會誠信水準是一個綜合工程、社會工程,政府帶頭、法律強制、信用制約、輿論監督都必不可少,良好的社會信用環境,每個人都應積極參與,並必將從中獲益。

  誠信履約是社會良好運作的基石,這個基石可以大幅降低整個社會的成本。網際網路消費金融業務的開展跟個人信用評估密不可分,整個網際網路金融行業對徵信資訊的完整性非常期待。

  社會信用代碼能夠關聯徵信資訊,共用完整資訊,而不是覆蓋不全、割裂、割據、錯配的資訊。這樣的資訊整合對消費金融非常利好。

  “消費金融業務特點是做小額、大量,如果能夠大幅降低數據成本和數據整合成本,大幅提高數據品質,將直接使消費者受益,促進消費金融行業健康發展,有利經濟。” 劉志軍説:“在信用體系建設上中國是在追趕西方發達國家,發達國家有著上百年的信用體系建設歷程,要在短期內取得較快發展和較好成績,需要一個全局的、好的規劃和強有力的推動,這個強有力的推動只有政府能做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