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5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下好減稅清費關鍵棋

  • 發佈時間:2016-03-30 00:29:42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減稅是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之一。要釋放經濟發展活力,需要為企業減負使其輕裝上陣。基層財稅幹部和財稅專家建議,當前要算宏觀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賬,應從完善市場環境入手,下一盤減稅清費、改革並舉的綜合大棋。

  調研中,企業普遍反映當前稅費負擔依然很重,尤其各種名目的地方性規費以及稅收徵管中的不規範行為,進一步加重了企業負擔。

  ——稅負高導致企業普遍偷逃稅。一般而言,企業要繳納增值稅、營業稅、企業所得稅以及城市維護建設稅、教育費附加等至少5種稅費。據估算,通常交1元的稅,就要交0.5至0.7元的費。一位企業人士説:“公司産品毛利率35%,每年利潤600萬元,卻要繳1000萬元的稅,我們都覺得受不了,其他利潤差的企業更受不了,不偷稅沒法活。”

  ——稅外負擔重抑制企業發展。一家商貿企業的副董事長向記者反映,公司各項稅款成本中除增值稅、營業稅、消費稅及企業所得稅外,地方性政府基金的繳納金額亦較高,涉及殘疾人保障金、工會經費、河道費、防洪保安基金、綜合基金、人防費、垃圾處理費等眾多收費。此外,紅頂仲介收費也加重了企業負擔。

  ——徵稅不規範帶來市場不公平。江西一家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一些地方為招商引資給企業很多優惠政策,稅收不規範,存在瞞報産量、不開票等偷稅漏稅行為,懸殊的稅收差距導致市場不公平競爭。

  財政部財政科學研究所所長劉尚希表示,財政收支壓力加劇時,需警惕一些地方非稅收入比重上升,從而加重企業負擔。

  經濟下行需要減稅降費,但又加劇收支矛盾。基層財稅幹部和財稅專家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降低企業稅費。

  第一,針對小微企業和新興産業繼續減稅涵養稅源。重點支援企業技術改造和創新投資,扶持金融業、服務業等第三産業。目前北上廣深津等地第三産業稅收已超過當地財政收入的50%,反映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帶來的積極變化。

  第二,推進結構性減稅而非全面減稅。要結合我國國情繼續推進結構性減稅,合理把握減稅節奏和力度,避免出現民生支出“兜不住底”的風險。

  第三,繼續挖掘存量稅源,提高稅收徵管能力。對稅收應收盡收,但絕不徵收過頭稅。江西南昌市地稅局局長鄧峻説,要運用“網際網路+思維”建立第三方資訊的提供制度,需要多個管理部門協作提供,並用法律保障稅務部門可與各部門共用資訊。作為相關試點之一,去年江蘇地稅通過推進風險管理和大數據“治稅”增加了稅源。

  第四,全面清理收費迎來“關鍵窗口期”。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教授馮俏彬説,財政減收之時,是全面規範收費、政府性基金管理難得的“時間窗口”。她建議當前對提供普遍性公共服務的行政性收費可以考慮全部取消,要繼續清理紅頂仲介收費,推進使用者付費項目改革。

  第五,處理好稅制改革和減稅關係。目前“六稅一費”稅制改革中,除營改增具有減稅效果外,其餘都是增稅。專家表示,應加快營改增全面落地,同時統籌推進消費稅、環保稅等其他稅種改革,加快培育以房地産稅、資源稅為主的地方主體稅種體系,加快房地産稅立法並適時擴大資源稅課稅範圍,緩解地方財政收入壓力,同時繼續深化預算管理體制改革。

  第六,財政赤字率或將破“3%”,嚴防政府債務風險。減稅空間大小取決於財政承受能力,歸根到底是赤字有多大的問題。劉尚希等專家認為,經濟下行壓力之下,需警惕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等渠道的隱性財政赤字風險,在逐步擴大赤字率突破3%警戒線的同時,要嚴防集中到期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本版稿件除署名外,均由記者潘曄、高皓亮、張彬采寫)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