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19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大眾旅遊時代還有多遠(民生調查·會後抓落實⑥)

  • 發佈時間:2016-03-29 08:53:00  來源:人民網  作者:  王  珂  責任編輯:羅伯特

  核心閱讀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落實帶薪休假制度,加強旅遊交通、景區景點、自駕車營地等設施建設,規範旅遊市場秩序,迎接正在興起的大眾旅遊時代。

  大眾旅遊可以從消費、創業、投資等方面的大眾化來理解;要從“景點旅遊”轉向“全域旅遊”,以滿足遊客更高的要求;落實帶薪休假,勞動者要敢於維權,輿論和執法也要跟上;要理順監管機制,維護遊客權益;要完善服務標準,提升旅遊體驗。

  當前社會大眾的旅遊需求,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實現“大眾旅遊”,還需在哪些方面發力?就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多位專家。

  從景點旅遊模式向全域旅遊模式轉變

  中國旅遊智庫秘書長石培華説,大眾旅遊可以從幾個方面來理解。

  首先,是旅遊消費的大眾化、常態化。旅遊已成為群眾常態化的重要生活方式,去年國內旅遊突破40億人次,出境旅遊1.2億人次,國內旅遊、出境旅遊人次和境內外旅遊消費均列世界第一。

  其次,是旅遊就業和創業的大眾化。旅遊就業人數在總就業人數中的佔比已超過10%,旅遊業已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最活躍的領域之一。“網際網路+”“旅遊+”相互結合、滲透,影響廣泛。與此同時,對旅遊市場、旅遊産品、旅遊話題等的關注,也在普及化。例如文明旅遊,已成為反映大眾文明素質的熱點社會話題。

  此外,還有旅遊投資的大眾化。各類大型企業集團紛紛進軍旅遊業,民營經濟已經成為現代旅遊發展的主體。

  規模擴大的同時,旅遊消費還在朝著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的方向升級。

  “相比跟團遊,我更願意選擇自由行。”北京市朝陽區某事業單位員工王穎是一位旅遊達人,隨著出遊經歷越來越多,她對品質要求越來越高。前不久,她和小夥伴全程自助辦簽證、訂機票、訂酒店、選景點,順利完成了歐洲三國十日遊,“自由自在,感覺很不錯”。

  需求的升級,對旅遊業的供給側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不久前召開的全國旅遊工作會議上,國家旅遊局提出了發展“全域旅遊”的概念。

  國家旅遊局局長李金早認為,過去我們發展旅遊,主要是建景點、景區、飯店、賓館,這種發展方式實際上是一種“景點旅遊”模式。進入大眾旅遊時代,景點旅遊模式已不能滿足旅遊發展的需要。旅遊業必須要從景點旅遊模式向全域旅遊模式轉變。

  李金早舉例説,過去居民建房子,很少考慮到旅遊景觀的需要;搞景區開發,也很少考慮到當地居民的需求。再如,在景點旅遊模式下,水利建設只是考慮防洪、排澇、抗旱,基本上不會顧及旅遊用途與需求。在景點旅遊的模式下,封閉的景點景區建設、經營,與社會是割裂的、孤立的,有時甚至是衝突的,造成景點景區內外形同“兩重天”。

  李金早表示,全域旅遊就是要改變這種格局,將一個區域整體作為功能完整的旅遊目的地來建設、運作。要實現景點景區內外一體化,做到處處是旅遊環境、人人是旅遊形象。

  帶薪休假落實不到位,不少人想旅遊卻“有錢沒閒”

  “想去旅遊,有錢卻沒閒。”上海市楊浦區某企業員工張卓,去年幾次嘗試利用帶薪休假去旅遊,卻始終沒能成行。

  第一次嘗試是在3月份,他安排了全家去海南,機票都訂好了,卻因為公司安排的臨時任務取消了休假。一耽擱就到了8月份。張卓又安排全家去內蒙古。出行前一週,他再次被告知,需要暫緩休假。

  第三次在12月底,沒等他提出休假要求,公司就提前給員工打了“預防針”:年底太忙,想休假的等明年!後來他詢問一位資深同事才知道,公司雖然表面不反對休假,但其實並不鼓勵帶薪休假,即便員工主動提出,也會找各種理由讓員工不能順利休假。

  張卓的遭遇並不是個案。由於帶薪休假落實不到位,不少人想要旅遊,卻面臨“有錢沒閒”的尷尬。

  帶薪休假制度落實不到位,還帶來一系列問題,比如正常的帶薪休假出遊時間被擠佔,導致人們集中在每年的“五一”“十一”等假期出行,給旅遊市場帶來較大的客流壓力。

  “時間瓶頸,是旅遊發展必須破解的問題。”石培華認為,優化時間供給、破解時間瓶頸、推進帶薪休假,這既能有效擴大消費,也有助於緩解旅遊消費集中帶來的種種問題。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教授劉俊海建議,企業方面應該認識到,就業市場供需關係遲早將發生改變,帶薪休假可以成為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勞動者方面,也應加強維權意識。

  勞動者通過法律主張自身權益,前提是社會輿論和法律環境的支援。一方面,執法者應加大執法力度,維護法律嚴肅性;另一方面,社會輿論也應鼓勵勞動者這樣做。“北京等地對帶薪休假落實情況實施監察,是個很好的開端。相關的執法部門應繼續加大監察力度。”劉俊海説。

  不能只顧提高門票價格,不管提升服務

  天價蝦、天價魚、黑導遊、假機票、資訊洩露……這些困擾遊客的糟心事,反映出我國的旅遊市場秩序還有待進一步規範。

  石培華認為,旅遊市場秩序是大眾最關心的問題,也是發展中的最大痛點。《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規範旅遊市場秩序”,是對旅遊業健康可持續發展的保障。

  良好秩序是市場發展的基礎,失序則可能帶來“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以“北京一日遊”為例,線路含糊、強制購物的“黑車一日遊”屢禁不止,連累國旅總社、中青旅等旅行社相繼退出了“北京一日遊”市場。

  “出門在外,怕被宰,更怕被宰了沒人管。”王穎説,“對旅遊市場的監管必須做到位,在遊客合法權益被侵犯時,要給遊客撐腰。”

  專家認為,加強旅遊市場監管、整治旅遊市場秩序,首先需要理順監管機制。旅遊市場是一個綜合性市場,涉及面非常廣。從“吃、住、行、遊、購、娛”這旅遊六要素來看,只有把每個環節都做好,才能讓整個旅遊産業保持健康。

  在旅遊投訴平臺建設方面,應該朝著更加統一、便捷、及時、有效的方向努力。目前,國家旅遊局已經建立12301國家智慧旅遊公共服務平臺,承擔一部分諮詢和投訴服務。將來,平臺可以朝著手機端發展,及時回應並幫助解決遊客遭遇的各種難題。

  有專家還指出,目前旅行社、導遊、旅遊飯店等行業的標準還不夠完善。在一些景區,由於服務標準缺失,出現了“只顧提高門票價格,不管提升服務”的趨勢。這樣的旅遊體驗,肯定不能讓遊客滿意。對此,應進一步完善服務標準,引導旅遊行業把更多精力轉到提升旅遊體驗上來。

  《 人民日報 》( 2016年03月29日23 版)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