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30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李光耀女兒:反對對父親的“英雄式膜拜”

  • 發佈時間:2016-03-29 07:16:00  來源:新華社  作者:專特稿  責任編輯:羅伯特

  過去一個多星期,新加坡各地舉辦各種形式的紀念活動,緬懷一年前逝世的建國總理李光耀。不過,一些“英雄式膜拜”令李光耀的女兒李瑋玲感到不適。她説,父親生前堅決反對個人崇拜,如果還在世,會反對這種做法。

  新加坡前總理吳作棟對此表示贊同。國會議長哈莉瑪·賓特·雅各布則表示“言重了”,認為紀念活動旨在治愈民眾失去李光耀的傷痛,團結國家和社會。

  【拒絕個人崇拜】

  李光耀去年3月23日逝世,享年91歲,新加坡同月29日為他舉行國葬。

  李光耀逝世一週年之際,新加坡各地從本月起舉辦100多場活動,包括追思會、詩歌朗誦、植樹和健走,緬懷這位“國父”。

  本月21日,新加坡《海峽時報》頭版刊登一篇文章,題為《我們的父親,我們的國家,我們的旗幟》,配圖是一幅近兩人高的李光耀畫像,由110名青年用4877塊代表新加坡國旗紅白兩色的橡皮擦拼成。

  對此,李瑋玲25日在社交網站個人主頁上發表日誌説,這一活動“用心良苦”,“卻令我畏縮”。她相信父親如果在世,會反對這種“英雄式膜拜”。

  李瑋玲強調,李光耀“堅決反對個人崇拜和任何任人唯親的跡象”。

  她提醒説:“任何崇拜行為都可能導致反作用,使下一代新加坡人以為我父親做事的動機是為了名利或創建一個朝代。”

  李瑋玲表示,綜觀各項紀念活動,她懷疑人們投入時間、精力和資源籌備的這些活動能否真正有益於新加坡,有益於新加坡人。她同時質疑,李光耀離開僅僅一年,一些人尚未從去年哀悼的沉重心情中走出,是否有必要舉行逝世一週年紀念活動。

  “或許,我們應當留出一些空間,讓一些覺得去年父親去世後的活動不足以表達敬意的人抒發他們的情感,”李瑋玲説,“但紀念李光耀的更好方式,是我們一起為了新加坡和新加坡人福祉而努力工作。”

   【並非大唱讚歌】

  新加坡榮譽國務資政、前總理吳作棟贊同李瑋玲的看法。

  新加坡《今日報》27日援引吳作棟的話報道:“我跟李光耀認識有40年左右,我清楚他的情感……他會更願意我們思考他的價值觀,思索他為新加坡作的貢獻,為今後建設新加坡奠定基礎。”

  吳作棟在參加一場紀念活動時説,他也不贊成人們用高調的方式紀念李光耀。李光耀生前一直放眼未來,希望生活一如往常,“實際上,他希望自己百年之後新加坡人的生活變得更好。這是紀念他的最好方式。”

  國會議長哈莉瑪則認為,正在進行的眾多紀念活動並不是要給李光耀唱讚歌。她説,今年是李光耀逝世一週年,考慮到李光耀逝世給國家帶來的巨大悲痛,這些活動有助於撫平人們的心靈。

  這名女議長説,如果年年舉辦紀念活動,或者活動旨在展示對李光耀的崇拜,把他請上神壇,“那的確過頭了”,“李光耀生前從不需要搞這些,現在還在世的話也不會准許”,“只是,他活著的時候就是國家團結的巨大象徵,死後依然是”。

  “當今世界正被衝突和教派矛盾撕碎,在李光耀逝世週年時緬懷他,有助於提醒我們他所珍視的價值觀,幫助我們保持團結,”哈莉瑪説。

  【更應重視“遺産”】

  一些政治分析師指出,對新加坡年輕人來説,紀念李光耀的最好方式是學習和研究他的政治遺産。

  南洋理工大學拉惹勒南國際研究院副教授阿蘭·鐘(音譯)認為,全球化正給新加坡帶來“史無前例”的壓力,如果紀念活動只是對李光耀的一生表達崇敬,只是沉浸在過去,可能會分散人們對當前挑戰的注意力。

  南洋理工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助理教授吳俊傑(音)説,各種紀念活動無疑是出自好意,但更重要的是深入思考李光耀以及建國領袖們為之奮鬥的目標。

  吳俊傑説,相比個人品性,人們更應該關注他們堅持的價值觀和信念,包括多元文化主義、唯才是用和人盡其才的制度以及公平正義。(胡若愚)(新華社專特稿)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