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後李光耀時代” 新加坡大選將帶來什麼

  • 發佈時間:2015-10-11 08:19:00  來源:文匯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2015年可謂新加坡政治上的“多事”之年。3月,“建國之父”李光耀的逝世讓世界再次回顧這個小國所走過的艱難成長之路;8月,新加坡迎來了建國50週年慶典;而即將在9月11日舉行的第13次國會大選註定會是一場分水嶺式的政治事件——它不僅是“後李光耀時代”新加坡政治的晴雨錶,也將為這個國家的未來發展奠定基礎。

  那麼,“後李光耀時代”的首次新加坡大選將會帶來什麼?

  普遍預計,人民行動黨在即將舉行的大選中會再次取得勝利,延續自1959年以來的執政地位。應總理李顯龍的要求,總統陳慶炎于8月25日解散國會,宣佈于9月11日舉行新一屆國會選舉。這個日期的選擇可謂讓人民行動黨佔儘先機。不久前,李顯龍在新加坡國慶日集會上發表了凝聚人氣的講話,人們對3月份離世的國家締造者李光耀的敬重之情依然強烈,因而造勢效果明顯。

  從現任領導人的資質和能力上看,63歲的李顯龍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和訓練,曾供職于多個政府部門的高層職位,有著豐富的理政經驗。其性格寬容、溫和,在黨內有較高的聲望,受到新加坡人的普遍尊重。執政11年來,在他的帶領下,新加坡殺出了國際金融危機的重圍,實現了不俗的經濟增長率。此外,李顯龍還逐漸改變執政方式,更加注重與人民溝通,在縮小貧富差距、增加公民福利方面不斷回應民眾訴求,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儘管如此,今年的大選仍將具有分水嶺式的意義,新加坡國內將正式形成“兩黨”或“多黨”政治圖譜,從而開啟本國政治的兩元或多元時代。2011年的大選首次有反對黨獲得6個議席,而在今年的選舉中,反對黨將首次參與競爭議會的全部89個議席,人民行動黨將面臨比以往更加嚴峻的選舉形勢,其不戰而勝的狀況將徹底成為歷史。

  反對黨力量的進一步壯大可以視作新加坡國內政治與社會不斷演變的結果。其一,本屆大選的246萬名合格選民中,1965年國家獨立後出生的選民人數首次超過獨立前出生人數。前者大多沒有經歷過建國之初的艱難困苦與奮鬥打拼,習慣了安穩舒適的生活。反對黨抓住年輕人的“求變”特質大力許諾政治改革的紅利;其二,面對民眾對民生問題的不滿,執政多年的人民行動黨顯然要承受各種指責,而反對黨的在野身份讓他們可以輕鬆地詬病現行政策,提出激進的改革選項,而無需考慮後果。以備受關注的移民政策為例,為了保持經濟的持續發展,人民行動黨曾提出將新加坡人口從現在的540萬提升至690萬的政策目標,引發民眾的強烈不滿。與國家長遠的經濟發展設想相比,普通百姓對移民增加導致的公共空間擠壓,交通、教育、住房以及生活成本不斷攀升等問題顯然有著更深的切身感觸。其三,反對黨不斷壯大且代表性加強,這一點在2011年大選時已經相當明顯。從今年反對黨推出的候選人來看,越來越多的律師、工程師、經理和其他白領精英人士加入了反對黨隊伍。從長遠看,執政黨得票減少、反對黨贏面擴大的趨勢將不可避免。

  未來,執政的人民行動黨將以更加審慎的方式來管理國家社會經濟事務。從執政風格上看,新一任政府將以更加貼近民意的方式執政,在決策過程中不但吸取專家和精英們的意見,並且重視普通百姓的訴求。今天的新加坡已不再是50年前處於生死存亡關頭的孱弱小國,它已經步入了正常的社會經濟發展軌跡,威權式的統治方式也隨著政治強人的謝幕成為過去。讓“所有新加坡人能過上好日子”將是衡量執政黨成敗的唯一標準。未來執政黨的工作重心將放在改革公積金與健保計劃、保持多種族社會穩定、縮小貧富差距、保障民眾權利等方面。

  (作者劉阿明繫上海社科院研究員)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