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1月20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一種現實命名的困難及可能

  • 發佈時間:2016-03-28 09:29:48  來源:濱海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 文藝報總編輯 梁鴻鷹

  現在真的不是一個特別適於命名的時代。但現實巨大熱流所沖刷、捲起和帶來的一切,以及社會進步開闢的前景,畢竟早已出現在地平線上,一些新的存在、新的熱流,正不以任何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巨大力量,在自己的軌道上運作、升騰、放射光芒。文學畢竟是現實的反映,像馬克思所説過的那樣,是被經濟、被物質生産、被所有社會關係的總和所決定的,不管萌芽還是茁壯,流動還是固定,無名或者有名,似乎已經不太重要,重要的是,在這种經濟生活中所生發、變化、悸動的文學現象,已經引起了人們的注意。注意這一現象牢靠存在並且深信有理論昇華空間的人中間,就有一個懷有大志向的陳麗偉。

  陳麗偉生於燕趙之地,本應做“慷慨悲歌之士”,立足河北向全國,但畢竟志向過大,中師畢業,自學大專、本科,又考上北師大和魯迅文學院合辦的作家研究生班,幾經輾轉來到天津濱海新區——一個現代化建設的橋頭堡,一個新經濟發展的大熔爐。他跟我説,他早年是寫偏于個人寫作的現代派詩歌的,但到天津濱海新區從事新聞工作之後,經常深入一線採訪,火熱的新經濟生活讓他的筆觸無法逃避現實,於是他開始調整自己的寫作方向。而有感於很多作家深處新經濟時代,盡享新經濟便利,卻對新經濟生活素材形同陌路,研究生時學文藝理論專業的他,便試圖構建一個“中國新經濟文學”的理論體系,以標出路線,呼籲更多作家投身新經濟文學的創作。正在我為他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口頭理論熱情所嘆服的時候,他及時把自己那本列印清晰、裝訂整齊、頗具分量的論著遞到我手上,讓我寫序,此後反覆叮嚀,而對我的應允則千恩萬謝。

  還有什麼好説的呢?中國人歷來講究一諾千金、兩肋插刀、士為知己者死,寫個序,除了我對自己是否能夠理解他的理論構想沒有信心,又不是上刀山下火海。於是開始進入他意欲構建命名的理論世界——“中國新經濟文學”。我很快就發現,這原來是個如此豐富、深邃、大可一供探究的世界,而且這個世界與我們每個人的具體生活存在都是那樣地貼近、相關。

  首先,新經濟時代確實早就已經來臨了,“新經濟”者,書中説:“是指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資訊技術革命以及由資訊技術革命帶動的、以高新科技産業為龍頭的經濟”,而且最早出現于美國《商業週刊》1996年12月30日發表的一組文章中,“新經濟是資訊化帶來的經濟文化成果。新經濟具有低失業、低通貨膨脹、低財政赤字、高增長的特點。通俗地講,新經濟就是我們一直追求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經濟。”如此説來,我們是已經生活在這樣的經濟氛圍中了,中國已經迅速地邁進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如果沒有“持續、快速、健康”的經濟發展,那肯定是不行的。新經濟文學就是成長于這种經濟之中的文學。而且作者將之定義為“以開放地帶的新經濟生活為背景為素材,塑造典型的新經濟生活環境、新經濟人物及情感的文學作品。” 而且“更偏重改革開放後新經濟範疇內的創作題材,並涵蓋幾乎所有文學體裁。”這個“幾乎所有”所表現出的自信和氣概,就是“初生牛犢不怕虎”型的,當然,這種自信更多應該是來自於,文學無論體裁都對現實生活的有所依賴這個命題。

  陳麗偉的理論來自他對身處其中二十年的中國改革前沿新經濟生活實踐的深刻感受和深入發現,於是接下來他對新經濟文學的産生行了細緻地梳理與回顧。關於新經濟文學的開端,他追溯到“從天津上任的‘喬廠長’”、“在深圳打工的《外來妹》”,直到他自己作的寫濱海新區的長篇小説《開發區人》,接著再從新經濟文學的典型環境、典型人物、人物心理特徵的變異、表現的情感類型等探討到中國新經濟文學的貢獻、文化特徵、面臨的困境及發展的前景。看得出,他讀的書是很多的,他把好多作品都歸到了自己構建的理論框架裏了,而且並沒有想到這些作品傳播的範圍、理論闡釋可能等等。比如,在論及時間進入21世紀後的新經濟文學,作者就指出,中國經濟、尤其是沿海具有引領作用的經濟地帶,開始向“由資訊技術革命帶動的、以高新科技産業為龍頭的”新經濟轉型,中國沿海的開放經濟開始以 “新經濟”的面目重新示人,而且也就是在這個時候,與之相伴而生的中國新經濟文學,“開始顯出真正的面容”,他舉出的例子便是鐵凝的小説《飛行釀酒師》、王十月的散文《尋親記》、邰筐的詩歌《在國貿大廈頂上眺望落日》、汗漫詩歌《外灘》,以及長篇小説《開發區人》等許多作品,把這些作品並列在一起納入這樣的理論框架裏,除了作品內涵、藝術指向等的巨大差異,以及不匹配的可能性,單是從邏輯上、學理上講,可能都是會冒一定風險的。不過,但凡理論構想,總是需要一些不肯定、不確實、不完美的,構而想之,並沒有把思維封閉和限制起來。

  我較看重的是“概論”中被命名為 “匹薩紅燒肉鮮榨汁” 的第八部分,也就是關於當前中國新經濟文學若干文化特徵的分析和陳述,作者説這些特徵包括“資訊的拼湊和知識的雜燴、豐富的人性盛宴、遠離的詩意和失落的傳統、失去土壤的情感根系”,這些特徵具有很大的概括意義,就在於觸及的我們文學創作中的一些普遍問題,也許不單單屬於新經濟文學,而且對當代文學、當代文藝都有一定的概括意義。

  話又説回來,一種“理論”的建構,遠非一日之功、一人之功,總是在發展的、開放的環境下漸進的。世上令人稱道的,永遠屬於那些敢於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他們口中的螃蟹也許不是最好的,但卻可能會是他本人吃得最香的。天津濱海盛産螃蟹,願麗偉不要終止吃螃蟹的作為。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