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舊礦坑”中挖出“新寶石”
- 發佈時間:2016-03-26 01:30:27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日視點
本報駐美國記者 何 屹
紙媒將死,是近年來報刊業頭上揮之不去的一片陰雲。一個“將”字成就的無法證偽命題,就如同“網際網路盛宴已經結束”的命題一樣,繼續徜徉在前行的路上。在依託于網際網路和移動互聯網平臺的新媒體的不斷衝擊下,紙媒的慘澹經營已是不爭的事實,擺在從業人員心頭的是“活著,還是死去”事關前途命運的沉甸甸問號。
找到問題是解決問題的起點
隨著數字媒體不斷地摧城拔寨,紙媒需要變革是毋庸置疑的必然選擇,而路在何方呢?也許首先要發現傳統媒體在轉型過程中,面臨了什麼樣的困境,找到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起點。
著名的《紐約時報》經過觀察和研究後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訪問其報刊網頁的讀者人數呈下降趨勢。僅三分之一的讀者,訪問過其網頁,而且訪問者在其網站所花費時間也呈減少的趨勢,所訪問的文章量及每個訪問者所花時間的百分數下降了兩位數以上。
紐約時報分析認為,這主要是由於發行工作邊緣化,新聞製作單位未參與發行工作或參與人數過少所致。而推廣、促銷都離不開新聞製作單位的參與和監督,需要新聞單位的全力配合。上述情況也説明,主頁的價值降低,需要加強資訊共用。此外,紐約時報作為百年老店,其自1851年起開始積累下的1400多萬篇新聞報道和文章是一個巨大的寶庫,不僅可以發掘新聞線索,還可以發揮資料檢索的圖書館功能,是吸引訂戶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
傳統媒體是一個富礦
綜合性傳統媒體還有一個特別的優勢,就是過去對文化和藝術題材的深度報道可以進行再加工和翻新報道。比如人們如果對過去的某一戲劇再次發生濃厚興趣時,過去的相關報道就可以發揮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一件事對傳統媒體如何轉型十分具有啟發作用。前尼曼實驗室的研究人員安德魯·菲爾普斯一時興起,利用紐約時報自2013年的訃告製作了一個最佳訃告合集,發佈在了Flipboard上,結果大受歡迎。從上述事例可見,傳統媒體既有一支雄厚的新聞製作隊伍,還有珍貴的資源,數字平臺又提供了無盡的創新工具,製作出廣受歡迎的作品不是遙不可及,而是觸手可及,關鍵是傳統媒體有沒有意願去擁抱新媒體。紐約時報為了便於記者和讀者製作專題,特別研發了一系列電子工具,記者和讀者均很方便將過去的報道和圖片拖拽在一起,形成專題,方便讀者全面掌握新聞消息及其背景。在情人節以及出現了拐騙婦女的新聞事件時,他們專門製作了一個自1996年以來的新聞專題,並結合了相關的視頻文件,結果點擊量大增,有46萬頁被瀏覽。
在美國,通過方言來推測一個人來自何方是件非常有意思的事情。美國的各大媒體過去紛紛推出各式方言測試版面,吸引了大量的讀者。然而隨著VOX及BuzzFeed等可以構建方言測試的平臺出現後,傳統媒體在這一過去吸引了大量讀者的領域也開始出現了讀者大量流失現象。如果傳統媒體擁有同樣的平臺,可以想像,其深厚的積累是完全可以將對此感興趣的讀者吸引回來的。
擁抱新媒體方可佔據先機
傳統媒體如何在版式上,尤其是在電子版式上,吸引讀者是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由於讀者的需求各不相同,而在資訊大爆炸的時代,如何根據讀者的需求,個性化電子版面,是一個需要考慮的重要課題。美國一些大的媒體已在考慮或實施讀者個性化版面。如在媒體的電子版或蘋果應用中,除提供重要的頭條消息外,還可根據讀者自己設定的感興趣領域,個性化提供相關報道的標題或連結。
傳統媒體還存在另外的一個問題是,不注意結構化數據和數字標記。沒有好的數字標記,讀者無法追蹤新聞事件的前因後果,也無法在搜索引擎中顯示圖片及讀者感興趣的曾報道過的內容。
如何利用社交媒體擴大傳統媒體的影響是傳統媒體必須要加以關注的重點。當今的社會,社交媒體的巨大作用已不需要置疑,誰能夠充分利用社交媒體來加強傳播,加強包裝,加強發行,才能在新聞大戰中佔據先機。這不僅需要記者轉變,還需要經營理念和經營模式的創新。組建一支專業隊伍,踏踏實實地在數字平臺上做出有實際轉變意義的工作,才是傳統媒體的出路。
(科技日報華盛頓3月24日電)
迎接傳媒發展新時代④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