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0月0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新基發行放緩 固定收益掀發行熱潮

  • 發佈時間:2016-03-25 01:00:38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國內各類型基金過去一週漲跌不一,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錶現最好,而債券型以及貨幣型基金錶現較差。新基金髮行市場中,在投資者當前信心仍待恢復的狀態下,固定收益類的産品的表現則相對突出。機構人士認為,當前債市整體向好,穩健型投資者可加大債券型基金配置。

  購基熱情仍待修復

  根據凱石金融産品研究中心統計,過去一週新成立基金共16隻,較前周減少2隻,為2011年周峰值的36%,新基金募資規模共68.29億元,為2011年以來周峰值的5%。從周頻數據來看,自2011年以來,新基金成立數量最多的一週為2015年5月最後一週,合計數量為45隻,新基金募資規模最多的一週2015年8月的第一週,合計規模為1359億元。整體來看,新基募集規模較前周回降,基民購基熱情仍在修復中。

  本週可認購基金方面,50隻基金産品中包含,普通股票型基金1隻,靈活配置型基金17隻,偏股混合型基金2隻,偏債混合型基金14隻,中長期純債型基金11隻,混合債基二級基金4隻,QDII基金1隻。對比前周共60隻基金髮行,新基發行速度有所放緩。而從上周開始認購的26隻基金中,僅8隻靈活配置型基金,其餘18隻為固定收益類基金(9隻偏債混合型基金、9隻債券型基金),機構對權益市場偏向冷淡,推動固定收益類産品發行火熱。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基金成立規模也出現兩極分化,多數産品僅達2億底限。從單周新成立基金的數量看,上周新成立基金共16隻,較前周略微減少。從新基類型看,普通股票型基金3隻,靈活配置型4隻,偏債混合1隻,中長期純債基金5隻,混合債基二級基金1隻,QDII基金1隻,貨幣市場基金1隻。新成立基金的總募集規模為68.29億元,平均單只募集規模為4.27億元,較前周的12.21億元/只大幅減少。

  從各類産品的募集規模來看,部分固定收益類基金成立規模較大,其中,匯添富穩健添利A(中長期純債型)募資規模為20.03億元,融通通盈(偏債混合型)募資規模為10.46億元。其餘産品中,多數基金的募資份額僅滿足或略超2億份額的成立底限。

  債券市場整體向好

  近期債券市場方面,好買基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上周中債總財富指數收于166.2703,較前周上漲0.33%;中債國債總財富指數收于166.0459,較前周上漲0.34%;中債金融債總財富指數收于167.926,較前周上漲0.32%;中債企業債總財富指數收于156.7299,較前周上漲0.17%;中債短融總財富指數收于150.7205,較前周上漲0.07%。

  中債銀行間固定利率國債到期收益率曲線則顯示,一年期國債收益率為2.36%,下行9.97個基點,十年期國債收益率為2.94%,下行5.23個基點;銀行間一年期AAA級企業債收益率、銀行間三年期AAA級企業債收益率、十年期AAA級企業債收益率分別為3.10%、3.32%和3.96%;一年期AA級企業債收益率下行5.32個基點,三年期AA級企業債收益率下行8.28個基點,十年期AA級企業債收益率下行7.85個基點,分別為3.99%、4.31%和5.31%。

  宏觀層面,好買分析師指出, 3月17日美聯儲決定維持貨幣政策不變,同時下調年內通脹和經濟增長預期,且年內加息路徑預測從去年12月的4次降至2次。聯儲決議發佈後,美股、黃金上漲,美債收益率和美元下跌。同時近期通脹上升可能存在波動性的因素,通脹短期或仍將維持在低位,並且全球經濟和金融走勢仍可能帶來風險,這都顯示出聯儲對未來經濟前景仍然相對謹慎。“總體而言,近期債券市場的利空確實加多,央行下調MLF利率和不做MLF,‘烏龍’事件導致市場出現小幅調整,但物價上漲帶來的資金配置效應偏弱,還未影響到主要債券投資者的配置需求。”

  高性價比資産存配置機會

  2016年,債券投資面臨著較為複雜多變的宏觀背景。中歐天添擬任基金經理孫甜認為,從長期來看,經濟的潛在增速依然在緩慢下行通道中,總需求的強勁回升難以看到,債券市場將主要呈現震蕩格局。在具體投資過程中,今年應該把握好震蕩格局下的高性價比資産配置機會。

  孫甜分析,尋找“高性價比”資産可以沿著兩條主線搜尋。一方面是具備制度紅利和創新特徵的投資標的。比如,同時發行小公募和非公開公司債的上市公司,其非公開發行的公司債存在較為明顯的收益率溢價,這主要來自制度差異而非信用風險的暴露。隨著整個金融系統直接融資佔比的上升,信用類資産的投資將成為固定收益投資的藍海。

  此外,傳統信用債中盈利穩定和改善的確定性投資標的也值得關注。比如,大民生、大消費領域裏,盈利和現金流穩定性較強的行業,包括食品飲料、醫藥與醫療、公用事業、農林牧漁、紡織製造、通信服務等;盈利和行業景氣度回升的一二線房地産、部分汽車和家電企業、高端裝備製造類企業等。

  針對市場關注的産能過剩行業的信用債,孫甜指出,在經濟下行、違約事件加速爆發的過程中,信用利差的分化將長期持續。隨著供給側改革持續深化,去産能、去杠桿、去庫存以及清理“僵屍企業”,更多的信用違約將浮出水面,信用邊際風險將進一步升級。目前,去産能任重道遠,在市場洗牌之前,産能過剩行業的企業將註定在債券市場承受更高的信用溢價,因此在選擇標的時要慎之又慎。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