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2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汽車平行進口還有多難?

  • 發佈時間:2016-03-24 22:30:39  來源:國際商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在大張旗鼓了一年之後,汽車平行進口顯然沒有達到有關方面的期望值。表面上看,平行進口車“銷量同比增加”、“市場份額擴大”,但實際上卻處於萎縮狀態(參見《平行進口車市場為何深陷尷尬境地?》)。於是,採取進一步的刺激措施就成了必然。先是去年年底國家認監委對平行進口汽車強制性産品認證(“CCC認證”)政策做了三大調整:放寬對進口汽車原廠授權文件要求,放寬平行進口汽車數量限制,簡化工廠檢查要求。後是3月初商務部等八部門發佈了《關於促進汽車平行進口試點的若干意見》,以加快推動汽車平行進口試點政策措施落地,促進試點工作取得實效。而最能引發爭議的消息是,商務部計劃約談在華的跨國車企,要求其放開對平行進口汽車貨源的“封鎖”和限制,如果跨國公司不合作,主管部門有意採取一系列措施。

  問:“約談”的消息來自一位“化名”的非官方“消息人士”和“一位經銷商集團相關負責人”,您覺得這靠譜嗎?

  答:看你怎麼理解“約談”。按通常理解,約談是一種中國特色的行政手段,説白了,就是強勢的政府有關部門約見企業或個人,指出或讓你交代自己的違規、違法行為,告訴你或讓你自己提出整改措施,沒什麼商量的餘地。

  但如果你沒有違法違規行為,只是你的某個行為影響了相關方的利益或訴求,我要找你商量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兼顧各方利益的妥協辦法,這叫協商。

  跨國車企提升美規車發動機排量,在美國是合法的,在中國也沒有哪條法規禁止這樣做,但另一方面,這種行為推高了美規車在中國市場的消費稅等級(稅率從2.5~3.0升的12%,提高到了3.0~4.0升的25%),影響了平行進口車商的利益。所以,如果確有其事的話,我看應該是協商,而不是約談。

  問:協商會有結果嗎?比如説,相關跨國車企把美規車的排量降下來?

  答:我看很難。一是因為它這樣做本身就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而且是合法的;二是因為它這樣做雖然是針對平行進口的小動作,但也是有成本的。換作你,或者任何一個正常的企業,都不會輕易放棄的。

  問:那條消息説,如果跨國公司不能積極配合,主管部門很可能限制對其發放中規車進口許可證。這可能嗎?

  答:什麼叫“積極配合”?換位思考一下,人家要損害你的利益,還要你“積極配合”,你幹嗎?針對美國市場銷售的美規車排量問題,限制跨國公司按中國政府要求打造的中規車進口,道理上講得通嗎?法理上看,政府要依法行政,哪條法規説跨國公司改發動機排量就要受罰?從輿論上看,現在正是中國投資環境問題的高度敏感期,讓那些總是找茬的外媒有藉口説“中國為本土利益集團打壓跨國公司”、“中國把政府干預之手伸到了跨國公司在美國銷售的發動機上”,這會是好事?還有,限制中規車進口數量,有利於增強市場競爭嗎,符合中央供給側改革的大政方針嗎?

  故意誇大政府對某個問題的態度,借助輿論造勢,把政府架在火上烤,倒逼政府採取有利於自己的政策,這是利益集團慣常的做法。

  問:按那位消息人士的説法,中國可以把3.0L排量的汽車消費稅徵收線調至3.2L。也有平行進口貿易商建議,消費稅徵收標準不用做修改,只需在相關文件中規定,“發動機沒有進行實質性改動的,都將視為同一排量”即可。這是政府能做的吧?您怎麼看?

  答:持這種想法的人顯然是把政府看成是萬能的、權力無限的、可以朝令夕改的。你不可能專門針對進口車改變消費稅的排量徵收線,要改就要針對所有乘用車。而且,如果只調整3.0排量的,那豈不是成了一項專為利益集團設立的法規。

  至於改成“視為同一排量”的規定,我看不出這樣的法規還有什麼嚴肅性、嚴謹性可言。

  問:可調整3.0排量消費稅有利於擴大平行進口,加劇競爭,降低車價,讓廣大消費者受益,不單是少數利益集團受益。

  答:個人認為,平行進口受多種因素限制,成不了大氣候,對整體進口車市場的影響相當有限。去年進口車價格戰打得昏天黑地,豪華車折扣率在10%~20%之間,經銷商虧損,最主要的原因是需求下滑,導致豪華車品牌正規軍之間的競爭加劇,跟大張旗鼓的汽車平行進口關係不大。而且,你把3.0排量的徵稅線提高到3.2,受益的消費者屈指可數,與絕大多數消費者無關。

  我曾經説過,作為進口車市場的主體,國際汽車品牌之間從來就沒有達成什麼壟斷協議,相反,它們之間的競爭相當激烈,對價格的影響遠遠大於它們與平行進口商之間的競爭。只不過在進口車市場需求一路高歌猛進的時代,大家都在分享高利潤,競爭更多表現在産品的供應能力上,但隨著這兩年需求增長減速甚至萎縮,這種競爭開始更多地反映在價格層面——價格戰此伏彼起,導致經銷商虧損嚴重,廠商關係陷入嚴重危機,被迫要重新調整(參見《有關汽車平行進口的7大謬誤》)。

  問:那協商還有什麼用呢?

  答:協商當然是有用的。因為政府有關部門借此表明瞭對此事的態度、願望,實際上也是一種警告;雖然不會在這件事上強迫你做些什麼,但政府的能耐你是知道的,你要重新掂量這件事的分量,琢磨一下這會不會影響你和政府在其他方面的關係,盡可能收斂一些。當然,如果能有一個兩全其美的妥協方案,那最好。

  問:那位消息人士認為,隨著《意見》的相關實施細則出臺,進口車貨源壁壘將被打破。今後五年,平行進口車市有望以25%~30%的年平均增速快速發展。您怎麼看?

  答:我估計不大可能。平行進口最大障礙——3C認證問題雖然已經初步解決,但也面臨著挑戰——一些廠商在自貿區改裝廠按中規車標準對美規車的部分部件進行更換,之後把更換下來的美規部件運出自貿區,等那款車出了自貿區後再把美規部件換上,把換下來的中規部件再次運進自貿區改裝廠,迴圈往復,大幅度降低了成本。

  另外,所有平行進口的美規車實際上都是二手車,而二手車是禁止進口的。此外,平行進口車商還要依法履行産品召回、品質保障、售後服務、汽車三包、平均燃料消耗量核算等義務,還有車輛保險的問題。如果這些問題的解決都能真正到位,平行進口車的成本就很可能超出不少人的想像(參見《平行進口車便宜在哪兒?》)。

  最後,所有這些問題都能順利解決,平行進口車開始大行其道,那就説明跨國公司的全球資源配置和區域經營出現了難以承受的嚴重問題,它們就會下大氣力來應對、調整了。畢竟,它們才是所有平行進口車的源頭。

  (作者為《國際商報·汽車週刊》主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