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 氣候變暖是主因
- 發佈時間:2016-03-24 07:45: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海平面變化除了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外,還與局地的地面沉降、地質構造變化和區域水文氣象要素變化等密切相關——
我國海平面升高意味著什麼
海平面上升帶來的影響不容忽視。國家海洋局3月22日發佈的《2015中國海平面公報》顯示,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總體呈波動上升趨勢,1980年至2015年,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0毫米/年,高於全球平均水準。
氣候變暖是主因
氣候變化引起海平面上升已是不爭的事實。“全球海平面上升是由氣候變暖導致的海水增溫膨脹、陸源冰川和極地冰蓋融化等因素造成的。在全球氣候變化背景下,我國沿海氣溫與海溫升高,氣壓降低,海平面升高。”國家海洋局辦公室副主任王斌解釋。
估算顯示,20世紀70年代以來,冰川損失和因變暖導致的海洋熱膨脹一起貢獻了約75%的全球海平面上升。
但值得警惕的是,我國海平面正以高於全球平均水準的速度大幅上升。《公報》顯示,1971年—2010年,我國海平面上升速率為2.2毫米/年,全球平均水準為2.0毫米/年;1993年—2010年,我國海平面上升速率為3.7毫米/年,全球平均水準為3.0毫米/年。
緣何我國海平面上升速率“領先”全球平均水準?國家海洋資訊中心副主任相文璽告訴記者,全球海平面上升區域特徵明顯,西北太平洋屬於海平面上升速率相對較大的區域,我國沿海恰巧位於該區域中,故海平面上升速率高於全球平均水準。
“當然,我國海平面變化除了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外,還與局地的地面沉降、地質構造變化和區域水文氣象要素變化等密切相關。”相文璽補充説。比如,我國沿海很多地區地質構造鬆軟,在抽取地下水、高樓大廈壓實等作用下,地面沉降造成海平面相對上升速率較快。
不過,也有一些“意外”發生。根據監測,2015年我國海平面較常年(1975—1993年)高90毫米,較2014年低21毫米。“統計分析結果顯示,我國海平面變化與厄爾尼諾事件相關,1960年以來發生了13次厄爾尼諾事件,在大多數厄爾尼諾年我國海平面出現偏低的現象。”相文璽表示。
“東亞季風的變化是影響我國沿海海平面變化的重要原因。”相文璽説,我國渤海、黃海和東海冬季盛行西北偏北季風,氣壓較高,海平面降低。“資料統計結果表明,有些厄爾尼諾事件發生前的冬半年,東亞冬季風偏強,氣壓梯度加強,我國沿海出現持續時間較長的海水離岸輸送過程,因此海平面偏低”。
累積效應已顯現
3.0毫米/年,或許有人不以為然。但正如塔斯馬尼亞大學的大地測量學家克裏斯托弗·華生所説:“這幾毫米代表著非常大的水量,給人類社會造成了嚴重的影響。”2013年10月,“桑迪”颶風對美國東北沿海地區造成了巨大衝擊。美國氣候中心研究員發現,風暴所帶來的洪水災害高達96億美元,其中約20億美元是由海平面上升所導致的。
而且,3.0毫米/年只是個平均數。《公報》顯示,與常年相比,長江口至杭州灣、海南島北部和西部沿海海平面上升明顯,上升幅度均超過100毫米。《公報》預測,未來30年,渤海沿海海平面將上升65—155毫米;黃海沿海海平面將上升75—165毫米;東海沿海海平面將上升70—160毫米;南海沿海海平面將上升75—165毫米。
淹沒,只是海平面上升帶來的惡果之一。事實上,海平面上升的累積效應已逐步顯現,並呈擴大趨勢。
“海平面上升會導致波浪和潮汐能量增加、海岸坡降加大、海岸沉積物組成改變,沿海地區海岸侵蝕進一步加劇,同時海平面上升使侵蝕海岸的修復難度加大。”國家海洋局資訊中心研究員劉克修説。
2015年重點岸段侵蝕監測結果顯示,我國局部地區砂質海岸和粉砂淤泥海岸侵蝕嚴重。與2014年相比,江蘇振東河閘至射陽河口粉砂淤泥質海岸侵蝕長度有所增加,侵蝕海岸長度為37.9千米/年。
威脅不止於此。海平面上升作為一種緩發性災害,其長期積累效應引起海洋動力作用增強,不僅加劇了鹹潮、海水入侵和土壤鹽漬化程度,也使得沿岸防潮排澇基礎設施功能降低,高海平面期間發生的風暴潮致災程度相應增加。
“前幾年天津發生特大暴雨,城區‘看海’,海平面上升正是助推因素之一。因為隨著海平面上升,海水頂托作用加強,往海裏的排水能力下降,內澇風險加大。”劉克修分析。
謹防“溫水煮青蛙”
面對日益升高的海平面和頻發的海洋災害,我們應如何應對?
《公報》建議,沿海城市將海平面上升納入城市發展與綜合防災減災規劃之中,從主動避讓、強化防護和有效減災三方面做好相關工作。
主動避讓——在確定沿海城市佈局和發展方向時,不僅要考慮土地資源、水資源和氣候條件等因素,也要考慮海平面上升的影響。
強化防護——在沿海城市綜合防災規劃中,防潮堤、防波堤和防潮閘等防護工程的規劃設計充分考慮規劃期甚至更長一段時期內海平面上升幅度,提高防護標準,保障防護對象的安全。
有效減災——在市政與基礎設施規劃中,水、電、氣、熱、資訊、交通等生命線系統建設和相應備用系統配套的規劃設計,將海平面上升因素作為依據之一,確保生命線系統正常運作。
“海平面上升帶來的‘溫水煮青蛙’式災害效應容易被忽略。目前國家海洋局在海平面監測預測、影響調查和評估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國家海洋局預報減災司副司長于福江透露,今後將不斷完善海平面上升的數值預測模型和統計預測模型,掌握海平面變化規律,為開展海平面上升影響評價與脆弱性區劃工作提供科學依據。(經濟日報記者 沈 慧)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