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為股市“不死鳥”墜落點讚

  • 發佈時間:2016-03-24 00:29:25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吳黎華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一代“不死鳥”*ST博元A股浮沉生涯終於要結束了。作為中國證券市場有史以來第一家因為重大違法被強制退市的上市公司,*ST博元的退市,正在拉開A股消滅“僵屍企業”的序幕。

  在A股市場,*ST博元可謂“大名鼎鼎”:這家上市公司最初的名字叫浙江鳳凰,1990年12月19日登陸上交所,是上交所設立之初的老八股之一。上市20多年中,公司歷經多次變身,更換了數任控股股東,康恩貝集團、華源集團、華源生命、勳達投資輪番入主。而伴隨著控股股東的變更,上市公司簡稱也經歷浙江鳳凰、華源制藥、*ST華藥、*ST源藥、S*ST源藥、ST源藥、ST方源、ST博元、博元投資等近十次變更,被市場稱為“不死鳥”。

  *ST博元20多年來的浮沉,是A股市場為數不少的殼資源類企業的縮影。這類企業往往長期主業不振甚至是空殼一個,但由於存在重組和借殼預期,一直受到市場資金的高度關注,許多大牛股甚至從中誕生。而對於整個市場而言,這一現象則産生了“劣幣驅逐良幣”的效應,越是這樣劣質的上市公司越受到資金的追捧,嚴重扭曲了市場的價格和估值體系。

  之所以出現上述情況,則和A股市場的新股發行體制以及退市機制密切相關。在股票市場中,IPO和退市分別居於入口和出口的關鍵位置。從歷史實際情況來看,在入口端,新股發行一直受到行政控制,對於發行企業和原始股東而言,由於A股的高估值,一旦上市,就意味著一夜暴富;而在出口端,相較于成熟市場,A股市場的退市率明顯偏低,上市公司擁有眾多手段來規避退市。由於新股上市難度高時間長,借殼成為眾多企業登陸資本市場的快速通道。同時,每到年底,會有眾多ST類公司上演“保殼大戰”,或通過資産重組,或通過地方政府的補貼,希望“賴在”A股市場不走。保殼、借殼成為A股市場的常規遊戲,也造就了A股市場眾多的“不死鳥”和眾多一夜暴富的神話。

  一個只能上不能下、只能進不能出的市場不是一個正常的市場。“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創造條件實施股票發行註冊制”,證監會主席劉士余也公開表態,註冊制不可以單兵突進。在筆者看來,新的退市制度得到徹底的貫徹實施,尤其是重大違法強制退市得到實施,是在出口端疏浚A股市場,恢復市場優勝劣汰的功能。矯正被扭曲的價格信號,正是推進註冊制改革的重要前提之一。這些僵而不死,頻繁通過重組、補貼以及財務技巧“賴在”A股的上市公司,正是A股市場的痛點。從某種意義上來説,這些企業被淘汰,正是A股市場消滅“僵屍企業”的過程。

  在今年的兩會上,證監會主席劉士余表示,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必須堅持市場化、法制化這一根本方向上。從歷史經驗來看,由於存在相關利益方的掣肘,尤其是地方政府的干預,A股市場的退市制度始終形同虛設,市場優勝劣汰的功能無法實現。*ST博元的強制退市,則傳遞了重要的監管信號,盛行已久的“炒殼”時代或許正在遠去。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