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8月16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創新大棚技術催生“棚地産”

  • 發佈時間:2015-11-25 07:32:5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李強,山西省長子縣生貴大棚技術推廣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農藝師、長治市青聯委員、長子縣蔬菜研究會副會長、長子縣合作社聯合會副會長……他一串串的頭銜承載著他的汗水和榮譽,標誌他對人生價值的承諾與超越。

  病害“逼出”新專利

  李強的父親李生貴多年鑽研青椒種植技術,並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被鄉親們親昵地稱作“青椒大王”。李生貴和鄉親們從露地青椒種植嘗到了甜頭,得到了實惠。然而,當大家沉浸在幸福的豐收之中時,由於連年重茬種植,土傳病害日趨嚴重,隨之産量和效益逐年下降,全縣青椒種植由鼎盛時期的年種植面積8萬畝跌落到不足2萬畝。朝夕十載,父子倆把所有的心思、家中辛勤勞動的全部積蓄用在了防治青椒病害上,但收效甚微。十年一劍,陣痛伴著快樂,在無以數計的試驗之後,終於在2001年發明瞭竹木結構簡易大棚的雛形,後幾經修改,于次年完成了低成本、易操作、韌性強、效益好的第一代蔬菜簡易大棚。大家形象地俗稱“生貴移動大棚”,並在2007年4月獲得國家智慧財産權局授予的“實用新型專利證書”。

  成立公司推廣大棚

  隨後李強在長子縣成立了生貴大棚技術推廣有限公司。公司成立之初,李強就把大棚骨架生産改良、種植模式試驗示範、大棚技術推廣應用作為公司的主要目標,旨在把以大棚青椒為主的蔬菜種植業,發展成為全縣農民增收的主導産業。隨著市場的需求增大,公司不斷加大硬體投入,擴大經營模式,公司在原有的骨架生産廠、技術培訓中心基礎上,又增加了科技服務中心,拓展了總規模達1700畝的兩個示範園區。在示範區內,大家形象地説:“戶均一座棚,吃喝不用愁,天天有錢賺,每人平均近萬元。”教學培訓基地至今開展農業科技推廣培訓活動40多期,年培訓技術人員5000多人次。這期間,李強自修完中央廣播大學二年專科園藝專業,參加了中國青年蔬菜産業創業培訓學習,參加了新型職業農民培訓,2015年被列為現代青年農場主培育對象。

  大棚管理物業化農企雙贏

  隨著移動大棚技術的日趨完善,李強主打“棚地産”概念的長子縣小蚯蚓種植專業合作社于2014年2月成立。“棚地産”模式就是農業公司或合作社集中出資完成土地流轉,將土地建設成移動式蔬菜大棚,完善好基礎設施之後轉租給農民,並在農民的收益中獲得日常管理回報的一種模式。

  小蚯蚓種植專業合作社倡導“棚地産”理念,即大棚管理物業化。公司計劃用三年時間投資1000萬元,流轉土地1000畝,全部建設成生貴式移動大棚,並完善水、電、路等設施。合作社遵循“流轉條碼田,建設標準園,修通水電路,封閉管理種”的宗旨,種植戶遵守公司的“五統一”,統一標準、統一管理、統一商標、統一防控、統一銷售。這種大棚管理物業化的理念,不僅解決了農民沒有資金也能致富的問題,而且拓寬了公司+基地+農戶的經營渠道。長治市農委提供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