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京津冀應進一步提升科學治霾能力

  • 發佈時間:2016-03-22 05:45:36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京津冀地區是當前我國霧霾最嚴重的地區之一。環保部部長陳吉寧對此坦言,怎樣應對京津冀重污染天氣、什麼時候發佈警報、採取什麼措施,還存在著應對能力不足的問題。那麼,如何進一步提高治霾科學化能力和精細化水準?在日前舉行的京津冀區域重污染天氣應對學術交流會上,各路專家、學者及政府官員就此進行了深入交流。

  污染源解析一直被認為是治霾的關鍵。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張遠航講道:“大氣污染物種類很多,在大氣環境中遷移轉化非常複雜,目前對很多反應機理的認識還不到位,尤其是重污染過程中二次顆粒物形成機制十分複雜。”

  “大氣污染物形成轉化和輸送演變過程都有非常強的時空相關性,僅依靠地面有限指標的監測不夠,必須加強包括遙感在內的立體監測。”中國工程院院士、中科院合肥物質研究院研究員劉文清解釋説。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賀克斌指出,目前,我國排放清單工作取得積極的進展,隨著産業與能源結構的快速調整和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各地污染源的空間位置、排放資訊正在快速發生變化。

  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柴發合就此提出,要在現有工作基礎上,動態更新污染源資訊,逐步建立逐季、逐月乃至逐日的污染源清單;同時,應加快北方採暖季的散煤調查和清單編制。

  記者了解到,目前京津冀區域已成立了大氣污染防治聯合研究顧問組和總體專家組,在重污染天氣預報預警模型、高時空解析度排放清單、大氣綜合觀測和實時研判等方面的投入也將增加,京津冀區域大氣環境科學觀測網正在構建之中。

  一方面,重污染天氣出現時,再採取減排措施為時已晚。另一方面,企業應急減排措施執行到位也需要一定時間。那麼,應急減排措施何時啟動為宜?APEC會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紀念活動空氣品質保障工作經驗表明,提前10天以上採取減排措施才能有效改善空氣品質。

  北京工業大學教授程水源介紹,北京市分別於2015年12月7日、12月19日兩次啟動紅色預警,第一次紅色預警期間,與未採取應急措施的模擬數值相比,PM2.5濃度平均下降了17%;第二次紅色預警期間,由於提前啟動預警,PM2.5濃度平均下降了約20%-25%。

  但是,目前京津冀各地的預警分級標準不一致。環保部會同中國氣象局聯合發函,要求到3月31日之前,京津冀地級及以上城市試行統一重污染天氣預警分級標準,其中,北京、天津、唐山、保定、廊坊、滄州率先實施。試行結束後,統一預警分級標准將擴大到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各地要按照污染物減排底線要求因地制宜制定應急減排措施。

  中國工程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郝吉明説,京津冀區域冬季重污染應對重在“冬病夏治”,推進主要污染物減排。

  中國環科院副院長柴發合指出,通過監測數據和現場調查發現,京津冀地區最突出的熱點區域位於保定城區及東南部、石家莊東北部、衡水西北部和滄州西部的4市交界地區;北京南部、保定東北部、廊坊市區的三市交界地區也存在熱點區域。

  專家建議,應堅持以應急促環境管理。把重污染天氣應急融入環保整體工作,抓住重污染天氣期間社會各界容易達成共識的契機,採取差別化應急減排措施,積極引導企業提升污染治理水準。

  專家還指出,當前應急減排措施導向性不強,沒有充分體現企業污染治理水準優劣的差別。專家表示,對治污設施不完善、經常有違法排污行為的企業,應執行更嚴格的應急減排要求;對易操作、減排成本較低的企業,要求可以高一些;對減排成本高、治污設施較完善的企業,可以適當降低要求。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