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財經 > 能源 > 新能源環保 > 正文

字號:  

厄爾尼諾致重污染 去年京津冀PM2.5濃度降一成

  • 發佈時間:2016-01-09 07:57:37  來源:北京晨報  作者:張璐  責任編輯:吳起龍

  專家:空氣重污染預警措施減排30%至40%

  去年截至10月底,PM2.5累計平均濃度為69.7微克/立方米,下降21.8%。但11月至12月發生重污染8次,共22天,使全年PM2.5平均濃度抬高了約10微克/立方米。最終,去年全年PM2.5年均濃度只下降6.2%。為何後兩月空氣品質“拉後腿”?今年冬季為何常有霧霾?昨日,氣象和環保專家對北京冬季重污染天氣頻發進行解讀。據悉,當前已成為史上第二強的厄爾尼諾事件,是冬季京津冀地區霧霾頻率增加、程度加重的“推手”。

  氣象分析

  現象: PM2.5峰值超500微克/立方米

  2015年11月以來,北京地區霧、霾天氣多發,影響大,程度重,持續時間長,共出現8次霧、霾天氣過程。由於過程中空氣濕度較大,受輻射降溫影響,夜間到清晨出現霧或輕霧。

  特別是12月19日至26日,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重度霾面積達35.2萬平方公里,北京、河北中南部地區PM2.5峰值濃度均超過500微克/立方米,河北南部局地超過1000微克/立方米,為入冬以來影響範圍最大的霧、霾天氣過程。

  原因:超強厄爾尼諾氣候致靜穩天氣頻發

  市氣象局12月召開新聞發佈會分析當時京津冀霧霾“兇猛”成因,指出當前已成為史上第二強的厄爾尼諾事件,是冬季京津冀地區霧霾頻率增加、程度加重的“推手”。據市氣候中心預計,一直到今年1月和2月上旬,京津冀地區的靜穩天氣都會比往年更容易出現,而靜穩天氣正是霧霾誕生的“溫床”。

  從2014年5月開始的厄爾尼諾事件目前已進入第21個月。截至去年11月底,海溫距平累積值達到20.7℃,已超過1982/1983年,成為歷史上第二強的厄爾尼諾事件。在出現厄爾尼諾事件的年份,北半球一般都會經歷暖冬。暖冬期間,極地冷氣團向南伸展的幅度會縮小,冷空氣勢力弱,容易出現靜穩天氣。京津冀處於高壓底部,偏南暖濕氣流又源源不斷地向華北地區輸送水汽,進一步加強霧、霾顆粒形成的機制,即濕度增加使污染物顆粒會吸濕增長,導致能見度降低,進而導致京津冀霧霾的頻率增加、程度加重。

  影響:京津冀地區暖冬概率較大

  氣象局專家稱,研究成果表明,影響冬季京津冀地區氣溫異常的主要大氣環流因子包括:東亞冬季風、西伯利亞高壓,對降水影響的主要大氣環流因子是:西太平洋副高、印緬槽。

  一般來説東亞冬季風偏強、西伯利亞高壓偏強的時候,京津冀地區氣溫偏低。西太平洋副高和印緬槽偏強的時候有利我國東部降水偏多。當厄爾尼諾事件出現時,中東太平洋海溫增強、西太平洋副高偏強、偏西;西伯利亞高壓偏弱、東亞冬季風偏弱,總體上對應著京津冀地區冬季氣溫偏高,暖冬出現的概率較大。

  地理:北京三面環山不利於擴散

  北京受季風影響,冬天盛行西北風,夏天盛行西南風。地形上看,北京西、北、東幾乎三面環山,是一個簸箕地形。如果刮偏南風,偏南風就像“掃把”,把污染物往簸箕裏掃。而強勢的西北風能把污染物吹出來,所以北京刮西北風時霧霾容易消散。

  而且,冷空氣最初都來自北冰洋地區,然後經過西伯利亞得到加強。西伯利亞是一片尚未充分開發的土地,人口稀少,冷空氣在形成過程中,並不會受到近地面的“污染”。因此,西北風攜帶的污染源比較少,比較純凈。相反,偏南風經過的地區人類生産生活較多,攜帶的污染源也偏多。

  環保分析

  ●去年後兩月重污染拉高PM2.5濃度值

  市環保局數據顯示,去年前十個月,北京PM2.5累計平均濃度為69.7微克/立方米。11月至12月的重污染過程,使北京全年PM2.5平均濃度抬高了10微克/立方米左右,最終去年北京PM2.5年均濃度為80.6微克/立方米,而去年和前年,該數據分別為85.9微克/立方米和89.5微克/立方米。去年最後倆月頻繁出現的霧霾,讓市民感覺空氣品質變得越來越差。

  對此,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在1月4日舉行的空氣品質狀況新聞通報會上解釋稱,兩天空氣重污染,就可以導致PM2.5年均濃度改善減少1%。簡單來看,一個空氣重污染天,需要10個一級優天才能補回來,即所謂的“以一抵十”,所以重污染天對全年空氣品質任務的完成來説,挑戰較大。

  ●PM2.5積累階段機動車污染顯著

  市環保局數據顯示,2015年重污染日PM2.5平均濃度為239微克/立方米,雖然天數只佔全年天數的12%,但對年均濃度“貢獻”超過三分之一。

  市環保監測中心主任張大偉介紹,重污染過程中,PM2.5濃度增速快,特別是污染回流情況下,濃度抬升迅猛。在PM2.5濃度快速爬升階段,燃煤影響顯著;在PM2.5濃度積累階段,機動車二次轉化加重了重污染的程度。

  ●去年京津冀PM2.5濃度降一成

  環保部日前也通報了2015年的大氣治理成效。環保部表示,2015年入冬以來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出現了三次大範圍重污染天氣,使得2015年11月15日到12月31日北京市PM2.5濃度比2014年同期上升高達75.9%,造成PM2.5全年改善比例損失15.5個百分點。

  環保部表示,2015年入冬以來,受污染排放和不利氣象條件影響,全國出現了幾次重污染天氣。雖然相比公眾的期望還有差距,但一年來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還是取得了階段性成效。監測數據顯示,2015年,全國338個城市可吸入顆粒物(PM10)年均濃度同比下降7.4%;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為50微克/立方米,其中161個可比城市同比下降11.3%。2015年,京津冀及周邊、長三角珠三角的PM2.5平均濃度比2014年分別下降10.4%、11.7%和19.0%。

  ●汽車尾氣對霧霾貢獻超三成

  日前,環保部表示,26個城市開展了大氣污染源解析工作,22個重點城市完成了源解析結果論證。各地污染源解析結果顯示,能源結構調整和機動車污染防治是當前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的重點。

  2014年上半年,北京發佈了PM2.5來源解析的最新研究成果。北京市全年PM2.5來源中區域傳輸貢獻約佔28%至36%,本地污染排放貢獻佔64%至72%。在本地污染貢獻中,機動車、燃煤、工業生産、揚塵為主要來源,分別佔31.1%、22.4%、18.1%和14.3%,餐飲、汽車修理、畜禽養殖、建築涂裝等其他排放約佔14.1%。即在北京本地污染來源中,機動車佔比超3成,對PM2.5影響最大。

  環科院大氣所相關負責人黃玉虎稱,污染物累計過程中,濃度還在上升,主要來自於機動車排放。機動車排放的污染物類型最多,最複雜,既有顆粒物、氮氧化物、又有揮發性有機物,排放量在靜穩天氣時對霧霾産生起到很大作用。污染物累計過程中,濃度上升主要來自於機動車排放。

  專家強調,治理機動車污染是個綜合性的措施,不僅僅是小客車單雙號限行,還包括大貨車禁行等措施。

  ●“紅警”時單雙號限行抑制污染

  2015年,北京發佈了兩次空氣重污染紅色預警,每次“紅警”啟動,機動車單雙號限行、學校停課等措施備受關注。

  此前市環保局發佈北京史上首個“紅警”評估顯示,啟動機動車單雙號限行的措施,發揮了抑制污染的作用。結果顯示,單雙號行駛等措施也極大減少了高峰時段的怠速排放。交通環境監控站一次污染物一氧化氮(NO)的監測結果顯示,早高峰時段的峰值濃度出現了明顯下降,與其他重污染日相比,降幅接近40%;週邊環線的夜間峰值也有明顯下降。

  市環保局表示,機動車直接排放水準的降低減少了向PM2.5的二次轉化,對抑制污染程度進一步加重起到了積極作用。

  ●重污染預警措施減排30%-40%

  環科院大氣所相關負責人黃玉虎稱,拉響紅色預警和實施的減排措施是有效果的。雖然污染物排放速率在下降,但仍有污染物在排放,所以濃度可能會往上漲,這也可能造成公眾的誤解和質疑。目前按照成熟的空氣品質模型和污染源排放清單,結合預警措施的評估可以看出,空氣重污染預警和相應的減排措施是有效果的,各項污染物減排30至40%,PM2.5濃度削減20%左右。

  他也介紹了東京治理大氣的經驗。他表示,東京汽車保有量800萬輛,北京550萬輛。但東京很少出現擁堵和空氣重污染,主要是因為東京的公共交通非常方便,地面交通可控制,公交車發車班次雖少但發車時間準。另外,東京停車費非常高,也使車主放棄開私家車,轉而乘坐公共交通。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