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聚集中國經濟:供給側改革更應著眼長遠
- 發佈時間:2016-03-21 23:48: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新網北京3月21日電(周銳 黃巧)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和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合舉辦的“2016兩會後經濟形勢和政策分析會”21日在北京召開。與會學者就供給側改革、資本市場穩定、技術創新、金融體制和勞動力市場改革等熱點問題展開討論。
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在主題演講中表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會是我國經濟政策的主線。他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是“三駕馬車”平衡問題為中心的總需求分析,不是“供給側管理”,也不是“供給經濟學”。他認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更加應該著眼長遠的改革。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的增長,要依靠提高投資品質和效益,改革教育體制促進人力資本積累,全面深化改革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全面提升創新能力。
倫敦經濟學院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Christopher Pissarides主要從三個方面分析和闡述了他對中國製造2025政策下中國經濟前景的看法:一是進行戶籍制度改革和土地改革,通過農業轉工業、城鎮化等方式提高勞動生産力;二是加大創新和研發,提高科研成果的自主化,走在技術研發的前沿。他認為,要實現2025的目標,必須讓政府更多地放權,把投資以及科研方面的經費交由民企和私企,從國企轉向私企,進行科研和創新。
光華管理學院副院長、EMBA中心主任劉俏在演講中指出金融改革的迫切性。他認為,金融改革應堅持市場化的方向,只有在以市場為基礎的交易過程中,資訊才可以創造出來,資源的優化配置才可能真正實現。實現中國經濟增長資本使用效率的提高是金融體系的“供給側改革”,也是金融改革的本質。以資本市場、地方政府債、和網際網路金融為例,回歸到市場化方向,對中國金融體系的制度基礎設施提出挑戰。制度基礎設施薄弱正是中國金融改革真正的癥結所在。
光華管理學院會計係教授姜國華圍繞資本市場的穩定和改革發表看法。他分析了2015年股市暴漲暴跌的現象,指出資本市場監管的深層問題:一是證券市場的市場化的程度不夠;二是監管機構在保護投資者利益時要講科學方法,如要求上市公司進行資訊披露、明確資訊披露的範圍,以及對於虛假的資訊披露進行嚴懲。他提出,“當前監管思路是最應該進行改革的,要讓證券市場回歸市場的本質,打消和打破計劃經濟的思維,不要以指數的多寡作為業績目標”。同時,必須加快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各項政策改革要有明確的時間表,讓股市的直接融資作用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體現出來。
北大經濟政策研究所所長陳玉宇指出中國勞動力市場的三大結構變化:一是工人從勞動力密集型向其他服務業的配置,二是勞動力在地理空間上的配置,三是新一代勞動力的人力資本結構有根本性變化。而就業者産業間再配置的壓力與市場預期的結合,對宏觀經濟穩定提出挑戰。他認為,中國有必要在穩增長的宏觀政策方面,有更積極和更大力度的所有計劃。同時,在中長期需要大力改革勞動力市場的制度安排,造就一個更有效率和更富彈性的勞動力市場。(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