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12月2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北大光華今日舉行"2016兩會後經濟形勢和政策分析會"

  • 發佈時間:2016-03-21 16:14:43  來源:中國網財經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劉小菲

  備受矚目的2016年全國“兩會”已于近日落下帷幕,會議表決通過了“十三五”規劃綱要,描繪了未來五年中國發展藍圖。如何解讀兩會釋放出的信號?今年作為“十三五”開局之年,如何進行戰略佈局,為未來做準備?3月21日,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和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合舉辦的“2016兩會後經濟形勢和政策分析會”在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召開。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蔡洪濱教授及劉俏、姜國華、陳玉宇教授,以及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Christopher A. Pissarides教授作為嘉賓發表主題演講,就供給側改革、資本市場穩定、技術創新、金融體制改革、“一帶一路”等熱點問題展開討論,解讀兩會熱點,分析經濟形勢。

  蔡洪濱教授首先發表了《如何理解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演講. 他提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將會是我國經濟政策的主線,因此如何正確理解這個概念至關重要。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首先要糾正影響我國經濟政策的一些錯誤認識和概念。長期以來,中國經濟的最大問題,被診斷為“三駕馬車”(消費,投資和出口)的失衡:對外依存度過高,內需不足;而內需不足又表現為投資過多,消費不足。但是,中國經濟所謂“消費過低,投資過高”的失衡是一個嚴重的誤判,完全是中國GDP統計口徑和統計方法與其他國家的差異造成的,而不是中國經濟內在的問題。而且,將三駕馬車的“再平衡”等同於“加快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混淆了短期需求調節和長期經濟增長,是一個基本概念的錯誤。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不是“三駕馬車”平衡問題為中心的總需求分析,不是“供給側管理”,也不是“供給經濟學”;強調結構性改革,就應當糾正“結構調整”為主線的思維。蔡教授指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指通過經濟體制機制的改革,完善市場微觀機制,提高市場配置資源的效率,夯實長期增長的基礎,不斷提升經濟增長的動力。中國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的增長,要依靠提高投資品質和效益,改革教育體制促進人力資本積累,全面深化改革提升資源配置效率,全面提升創新能力。 Christopher Pissarides教授作了主題為《一帶一路及中國製造2025政策下的中國經濟前景》的演講,他回顧了當前中國經濟現狀,展望了中國政府近期發佈的“一帶一路”和“中國製造2025”政策前景。並就這些政策能否為中國經濟發展路徑拓展出新的方向、能否讓中國經濟恢復高增長率、開創技術進步的新時代進行了分析和闡述。

  劉俏教授以《金融改革的本質》為題進行了演講。他指出:金融的本質就是以簡單、直接、有效的方式把資金多餘方和資金需求方聯繫在一起,為實體經濟服務,這也是判別一個金融是否是“我們熱愛的金融”的唯一標準。“兩會”強調的“三去一降一補”無一不與金融改革相關。要想改變中國經濟結構性問題包括企業負債率高企(佔GDP125%,近半數債務與房地産市場有關)、投資資本收益率低、大面積産能過剩、實體經濟仍缺乏新的增長點,中小微企業融資貴、融資難等,金融改革刻不容緩。他認為,真正的金融改革應回歸到金融本質,探索怎樣真正降低金融仲介的成本,提升資本的使用效率,目前金融業高達GDP百分之九的價值附加正是金融低效的真正反映。金融改革應堅持市場化的方向,只有在以市場為基礎的交易過程中,資訊才可以創造出來,資源的優化配置才可能真正實現。實現中國經濟增長資本使用效率的提高是金融體系的“供給側改革”,也是金融改革的本質。以資本市場、地方政府債、和網際網路金融為例,回歸到市場化方向,對中國金融體系的制度基礎設施提出挑戰。制度基礎設施薄弱正是中國金融改革真正的癥結所在。

  姜國華教授以《資本市場的穩定和改革》為題發表了演講,從2015年股市暴漲暴跌的現象説起,指出了現象所反映出的資本市場監管深層問題:一、證券市場不是因為管得太少,而恰恰是因為市場化的程度不夠,才容易出現暴漲暴跌。二、監管機構主要責任是保護投資者利益,但要講科學方法,其中要求上市公司進行資訊披露、明確資訊披露的範圍,以及對於虛假的資訊披露進行嚴懲,這兩點至關重要。三、資本市場目前大量的投機、炒作等行為既不利於股市健康,又損害投資者收益,監管手段如果按似是而非的錯誤理念調整政策,將進一步助漲錯誤的理念和風氣。他提出,“當前監管思路是最應該進行改革的,要讓證券市場回歸市場的本質,打消和打破計劃經濟的思維,不要以指數的多寡作為業績目標。”從長遠發展來看,必須加快推進股票發行註冊制改革。各項政策改革要有明確的時間表,讓股市的直接融資作用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中體現出來,讓證券市場在經濟增長中的重要作用得到發揮。

  陳玉宇教授演講主題為《技術創新、宏觀經濟穩定與勞動力市場改革》,他指出:技術創新最終將造福於人類,但也會帶來挑戰。原因在於,創新和技術使得一些産業衰敗,同時也使一些産業興起,中國需要面對就業者在産業間再配置的巨大壓力,這些現實壓力與市場預期相結合,對宏觀經濟穩定帶來巨大挑戰。他認為:中國有必要在穩增長的宏觀政策方面,有更積極和更大力度的所有計劃。同時,在中長期需要大力改革勞動力市場的制度安排,造就一個更有效率和更富彈性的勞動力市場,是中國經濟的核心需要。

  會議現場氣氛熱烈,來自新華社、央視、鳳凰衛視、中國網、鳳凰網等媒體70余位記者與會進行了報道。主題演講結束後,記者踴躍提問,就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國證券市場改革等經濟熱點話題與演講嘉賓進行了探討與交流。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