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11日 星期六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外嘉賓熱議未來五年:中國將是世界經濟穩定劑

  • 發佈時間:2016-03-21 07:20:00  來源:人民日報  作者:劉志強 陸婭楠 白之羽  責任編輯:羅伯特

  核心閱讀

  ●中國正在全球價值鏈中向上攀升,科技進步將引領中國經濟繼續前行

  ●面對風險與挑戰,應完善宏觀調控、推進結構性改革、妥善處理風險

  ●中國將通過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進一步融入全球分工體系,更好地利用全球的市場、資金和技術,為産業結構優化升級提供支撐

  “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將走向何方?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應當如何開展?中國將對世界經濟作出哪些貢獻?在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辦、主題為“新五年規劃時期的中國”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6年年會上,國內外經濟界的專家、企業家與政府官員各抒己見,為中國經濟勾描新的圖景。

  實現目標信心從何而來?

  “十三五”規劃提出,未來五年我國要保持6.5%以上的GDP增速。

  “對於這一目標,一些人士持懷疑態度。在我看來,不必過多擔憂。”信心從哪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認為:從投資上看,目前中國勞動力每人平均資本存量不到美國的1/5,只有日本的1/4,未來推進現代化,依然有巨大的投資需求增長空間;從消費上看,目前中國居民每人平均最終消費支出不到美國的1/14,不到日本的1/9,消費需求還有巨大的增長空間;從勞動力供給看,高素質的人才隊伍將成為中國未來發展的紅利和新優勢;新型城鎮化方面,未來5年,將有1億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將帶來難以估量的投資和消費需求。

  國家發改委主任徐紹史的信心則來自於當前中國經濟的新形勢:速度上,近三年保持中高速增長,經濟總量已達67.7萬億元;結構上,需求、産業、要素、區域、城鄉等結構都在不斷優化,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超過了投資,三産在産業結構中的比重超過了二産;動力上,促投資、擴消費産生的內需拉動力,新産業、新模式、新業態迅速增長産生的新動能,全面深化改革激發的市場主體的活力和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都在不斷增強。

  “中國正在全球價值鏈中向上攀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秘書長古裏亞表示,中國出口電子産品的價值增值從1995年時的基本為零上升到2011年時的45%,“科技進步將引領中國經濟繼續前行。”

  困難挑戰應當如何應對?

  “中國的經濟轉型是世界經濟史上規模最大的經濟轉型,面臨的挑戰、陣痛前所未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鳴認為,在當前全球經濟低迷、金融市場動蕩的背景下,中國經濟轉型面臨著結構性矛盾,財政金融風險也進一步凸顯。

  面對風險與挑戰,我們應當如何應對,以保證目標的順利完成呢?與會嘉賓紛紛開出藥方:

  ——完善宏觀調控。

  “我們將不斷完善宏觀調控,強化經濟走勢的預測、監測、預警,加強財政政策、貨幣政策、産業政策、區域政策、投資政策、消費政策和價格政策的協調配合,在區間調控的基礎上面進一步加強定向調控、相機調控,為結構性改革營造一個穩定的宏觀環境。”徐紹史給出了答案。

  李偉表示,看財政政策,中國在財政赤字問題上一直秉持審慎安全的理念,在發揮積極的財政政策上仍有較大餘地;看貨幣政策,目前存貸款基準利率明顯高於其他經濟體,還有下調空間,未來可以加大貨幣政策靈活性,降低社會融資成本,增加市場流動性;看産業政策,中國可以在中小企業發展基金、國家新興産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等的基礎上,進一步擴大規模和品種,以引導各類資源配置到效率更高的領域;看科技創新,去年中國研發經費投入達1.4萬億元,規模僅次於美國,各項創新政策還將推動創新資源轉化為現實的生産力。

  ——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重點是要抓好‘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任務。”會上,徐紹史向中外嘉賓具體介紹道:中國將積極穩妥去産能,今後5年,鋼鐵産能將去掉1—1.5億噸,煤炭産能將去掉5億噸、減量重組5億噸;合理有序去庫存,主要是房地産庫存;積極審慎去杠桿,重點是企業債務杠桿;多措並舉降成本,特別是企業成本,包括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稅費負擔、融資成本、用能成本和物流成本;全力以赴補短板,通過適度擴大投資補足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的短板。

  ——妥善處理風險。

  王一鳴認為,當前一要避免速度放緩的同時效益長期處於負增長,讓債務、資産等潛在風險顯性化,即“低效益陷阱”,二要注意“南北分化”,南方加工製造業規模較大、轉型較早,北方是資源密集地區,去年增長最快的10個省份只有天津在北方。

  “2016年下半年或者明年早些時候,經濟有望階段性企穩。”談到2016年經濟走勢,王一鳴認為,今年固定資産投資有望逐步見底,影響主要來自於房地産投資已經逼近零增長,製造業投資可能還會輕微下降,處於高位的基礎設施投資也在回調,“結構性因素決定了經濟未來很難有強勁的反彈趨勢,很可能是L形的增長態勢。”

  國際合作還有哪些可能?

  “在全球貿易蕭條的情況下,去年中國非金融類對外直接投資達到了1180億美元,還有超過1.2億人次出境旅遊,境外消費近1000億美元。”王一鳴表示,中國以世界1/8的經濟總量對全球經濟增長作出了25%的貢獻。

  展望未來5年,中國能對世界經濟作出哪些新的貢獻?國際合作還有哪些新的可能?

  “‘十三五’時期,中國將通過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進一步融入全球分工體系,更好地利用全球的市場、資金和技術,為産業結構優化升級創造機會、營造環境、提供支撐。”在李偉看來,中國産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將為國際合作創造新的空間:製造業方面,中國正實施“中國製造2025”戰略,需要與國外的企業、有關機構在研發、技術、資本和人才等更廣泛的領域開展深度合作。服務業方面,中國正推動生産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將進一步擴大金融、教育等服務業市場的對外開放。技術創新方面,中國迫切需要利用國際資源推動技術創新,“國外的研發機構和創新引領型企業參與中國的技術創新,也一定能夠獲得豐厚的收益。”

  “從80年代簡單的産品出口、90年代開展對外工程承包、2001年實施‘走出去’戰略,到近年提出實施‘一帶一路’建設,我國對外經貿合作的內涵和模式在不斷提升。”中國北方工業公司總裁植玉林相信,未來國際合作的空間將更大。“‘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既能為全球經濟發展提供新的動力,也能注入新的活力,有助於推動國際秩序向著更加公平合理的方向發展。”中國進出口銀行董事長胡曉煉説。

  對於中國經濟的未來走勢,外國企業家也頗有信心。“全球最強大的經濟新趨勢之一是分享經濟,而中國是最有可能在短時間內挖掘其全部潛能的國家。”優步公司創始人、首席執行官特拉維斯·卡蘭尼克評價道。“今天中國面臨的調整很多國家也面臨過,我相信中國有能力去應對。未來幾年,中國將是世界經濟的穩定劑,而非風險。”橋水基金創始人、首席執行官雷·達裏奧如是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