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7日 星期一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期貨私募未來前景樂觀 目前市場規模4100億元

  • 發佈時間:2016-03-20 22:20: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經濟網3月20日電(記者 周琳)第十屆私募基金高峰論壇之期貨私募與量化對衝分論壇日前在廣東省深圳市開幕。私募排排網董事長李春瑜表示,管理期貨類私募産品目前處於發展初期、前景看好。據私募排排網統計,該類私募産品自2012年開始增長迅速,由成立2隻迅速發展到2015年成立了176隻,2016年前兩個月成立的産品有30隻。

  李春瑜介紹,期貨私募産品類型包括信託、期貨專募、自助發行。2014年底這個數字才僅僅為124億元,目前期貨市場規模在4100億元左右。論壇上,私募基金管理人就期貨私募未來發展前景以及如何做好配置才能贏在當下等話題展開了探討,對於氣候私募的未來,多數私募管理人表示看好此類産品,策略配置上。

  李春瑜表示,目前,期貨私募團隊比較簡單,期貨的基金管理公司大多數是交易型的專業人才,團隊規模不大,特別是一些私募管理人,人員數量比較少,架構不是很完善,單打獨鬥的情況比較多。第三國內量化交易仍然處在一個初期發展階段,主要是以本土團隊為主,但是近幾年我們看到很多海外非常優秀的人才團隊也是快速地回到了國內的市場。投資策略比較單一,投資性也比較高。第四步伐緩慢,除了單一原因,還有更重要的原因是金融工具缺乏,所謂是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現在呼聲很高的是指數7000長期缺位。第五我們相關的不管是期貨公司和相關服務仲介,力度還是有待提高。

  眾私募大佬一致看好未來期貨私募前景

  期貨私募的高速發展前景備受市場關注,今年來,期貨私募的快速發展的同時,也面臨了一些挑戰,不過,對於期貨私募未來發展前景,私募一致表示看好。

  其中永安期貨肖國平表示,我們現在的發展環境,我覺得還不錯,期貨衍生品的投資思路越來越廣泛被國內投資者接受。衍生品的發展對於監管層來講雖然是曲折的,雖然現在我們股指期貨也受到限制。但這是一個潮流,這是一個向上發展的過程,只有衍生品不斷發展,才能讓這個市場更有效地讓我們市場進行定價、才能讓市場更有效,只要市場一直往前,對於我們衍生品的私募來講,我肯定是充滿信心的。

  “私募發展肯定是非常樂觀的,整個市場選擇向私募流動,我相信私募的發展。從私募行業的管理角度,可能受到一些政策的干擾。包括定價權的問題,這麼大的一個經濟體,你的衍生品如果説市場不健全很難發展。”對於期貨私募未來發展,紫熙投資嚴忠也表示看好。但同時,嚴忠還建議,私募更需要健全自己的公司架構、投資體系的完善,向一些新興業態學習、引進和結合。

  感恩線上寧金山認為,中國的資本市場和衍生品的發展是不可避免的,中國未來的金融衍生品市場很大,剛好這兩年給我們國內的私募帶來一個很大的學習機會,因為金融衍生品進來以後,包括海外歸國人士回來讓我們學習到很多東西。當然人才我也很看好,雖然壓力很大,但是我也很看好,現狀我很看好、未來我也很看好。

  數盈投資毛煜春在看好期貨私募發展的同時,對於未來期貨私募發展做出了三個判斷:第一,美國量化從70年末到10年發展了30年時間,中國用了10年時間完成。從2014年開始如果説是中國量化基金的元年,到2024年的時候中國會發展到相當可觀的規模,會出現幾家在世界範圍內擠進前幾名次的公司;第二,因為現在中國市場還不成熟,從收益上來講期貨基金也好、股票基金也好,在未來十年裏收益會到一個較高區域,隨著市場成熟,風險溢價可能會消失掉,不會有那麼高的溢價;第三,十分之九的公司會消化掉,中國現在有26000家,個人來講壓力是非常大的,我們必須實現多策略,在各個維度上都為客戶提供超額收益,才能夠在十年波瀾壯闊的私募基金生存下來。

  嘉裏資産李建春表示,對於期貨來説,特別對於做股指期貨的公司來説,我們希望未來向常態化發展。對於做商品期貨的私募來説,現在是比較幸福的,大家都考慮CTA考慮商品的基金。從客戶結構來説,我們的期貨産品期貨私募慢慢被市場接受,這是正在發生的事情。受到私募本身的影響來説大家不同的資産類別、不同的做法、不同的另類策略,做法越來越多,收益來源也越來越廣泛,當然越來越多也是百花齊放的效果,所以我認為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還是非常樂觀的。

  如何配置才能贏在當下 私募大佬齊獻策

  目前市場狀況下,量化策略受限,如何做好配置才能贏在當下,各私募大佬各抒己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

  蔣曉飛表示,我們認為量化對衝依然還在春天,道理很簡單,我們看到去年政策調整之後,有些産品的凈值還是很好。説到這個問題,我們覺得其實並不大,就是股指期貨貼水的問題,可以直接買股指期貨賺貼水的錢,這是非常好的策略,如果這個策略被廣泛接受,我覺得升水很快上來,你賺你的貼水錢,我賺我的升水錢,大家各自賺各自的錢,只是理念不同而已。像去年股災以後,我們的産品大概有5個,仍然創造了十幾個點的絕對收益,全年大概有40、50的收益,我們還是有信心可以做到17、18、20個點。當然有政策監管的壓力,我們做了一個比較受歡迎的産品叫定增,把量化、對沖和定增結合起來,它是一個組合,再加上分散、再加上股指期貨的對衝,最近我們是非常熱銷的,很多機構搶著跟我們做。定增的本質上有一部分是市場送給你的,鎖定3個月或者4個月給你一個折扣。

  張志海表示,我們目前由於政策方面的限制和市場方面的限制,量化産品規模現在很難做得上去。但在任何的市場裏面,危與機是同時並存的,我們可以拆小一些産品規模,優化我們的交易,在新的環境之下衍生出有新的策略,我們可以把新衍生出對衝策略加到原有的期限套利或者阿爾法裏面去,同時我們公司現在針對於目前的狀況也開發了一些多元化的套利策略。他還舉例説,比如説我們把商品期貨和上市公司相對應的大宗資源股的策略。再比如説一些期權市場新的期權對衝策略,在未來一段時間會是一個很好的策略。我們公司自己的團隊可以完全用期貨的現貨複製出期權策略的收益曲線,通過這種方式我們可以規避掉期權市場交易量的規模等等的限制。

  曲宏傑表示,2016年的市場經過去年的股災或者巨幅波動,市場比較敏感,波動率也相對比較大,今年剛好是猴年,股市的特徵可能上下波動,因為猴年猴市,再加上從監管角度來講,可能是從嚴的態勢,我們的策略選擇包括産品的一些設置角度來説,可能從它的投機性或者它的資金程度來看,可能稍微偏謹慎一點;另外,美元還是趨強,人民幣趨弱,我們要關注這一類的産品。

  郝爽則表示,在各個策略的配置上,我們有一點趨向於被動型配置。有些策略表現好,一段時間之後我們把它的權重增加,因為表現好自然裏面的權重會增加。當然不是説有些策略非常不好也硬往裏面砸錢,不好的該停止的要停止,在配置上我們做一些被動調整。雖然我們做量化,但是在策略選擇上還必須得有一些主觀的意志在裏面。具體哪一方面可以做,也許今天好明天就不行了,我這個人每天起來之後不知道市場發生什麼事情,我們不能説哪個方面一定能讓大家賺錢,比如扔一個硬幣,我不知道你下次扔是正面還是反面,但是扔幾十遍的概率,在市場上有偏差可以給大家獲利。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