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1日 星期五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做好農資産銷兩端的高效連結

  • 發佈時間:2016-03-17 08:29:54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李文博

  書能上網買了,車能手機“滴滴”了,連婚介所都走上了網路,農業不甘落後,連貨重量大的農資也開始了網路銷售。與農業息息相關的種植戶,最初網路銷售難免遭受質疑,“種子、化肥、農藥,萬一買到假貨,這一季就賠慘了!”這是很多種植戶的心聲。如何為消費者提供好的服務,為生産者提供好的渠道,且看“農一網”的探索。

  如何保證正品?

  嚴格準入全程可追溯

  真品,假貨?上網購物時最關心的問題莫過於此。所謂低價容易,正品難,“農一網”于2014年11月1日正式上線,致力於成為一家銷售農資産品的正品專業網站,卡住産品品質關,讓消費者買得安心。

  農一網副總經理王興林仍記得,正式上線那天的火爆場景,工作臺被經銷商圍得水泄不通,短短一個小時就有121個工作站正式簽約,建庫資金達到2200萬元。事件説明瞭大家對農資電商的期盼,相應的期盼之下,必有重擔,對正品、品質的保證。

  “農一網”主銷農藥,入網企業必須經過嚴格審核,“目前近百家業內優秀企業入駐平臺。”王興林介紹,“這些都是經過嚴格審核才能進入我們的網路平臺的,不會讓二流品牌貼上一流品牌的標簽。而且我們還有登出機制,一旦發現問題,即可進行處理。”

  “農一網”主導單位是中國農藥發展與應用協會,為農業部業務主管的協會單位。由於有協會的背書,消費者對農一網銷售的産品更加信任了。

  為保證100%正品,保證100%的合格品,農一網堅持每批産品入庫抽檢的同時,還歡迎第三方機構對産品進行抽檢,以此共同監管産品品質,並借助網際網路和資訊化工具構建了産品品質溯源體系。

  “農一網”在售産品以草甘膦、甲維鹽、菊酯類、吡蟲啉、吡蚜酮等常規農藥為主,也有少量腐植酸、氨基酸類産品。41%草甘膦可溶性液劑是農一網最暢銷産品。通過網路價格的公示,大家能夠還快的選擇的物美價廉的心儀産品,既保正品,又獲低價,消費者樂得合不攏嘴。

  今年是王友泉在農一網購物的又一個年頭,他是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草廟鎮的種植大戶,去年動了動滑鼠,肥、藥就到了身邊,今年當然也不能錯過這樣省心省力的好事情。“在屋裏下好單,百畝農田的農資就能來到家門口嘍。”

  如何解決物流、賒銷難題?

  改建縣域工作站正品低價攬客戶

  物流配送是農資電商銷售的關鍵問題,在産品保證與成本控制中,尋求最優解。“農一網”推出了“生産廠家+農一網七大中心庫+農一網縣域庫”的物流模式,直抓終端去中間,通過渠道扁平化,實現成本縮減。

  七大中心庫是“農一網”在全國布署的七大站點,分佈烏魯木齊、哈爾濱、西安、無錫、昆明、廣州、鄭州,從而輻射全國。縣域庫則是由各地經銷商積極加盟,從2015年3月份正式運營到11月,在全國共發展縣域工作站800余家,將縣級經銷商改造成縣域工作站後,保證了其所在區域快速物流配送問題。“種植戶出現病蟲害,心裏都非常急,錯過關鍵防治期,影響較大。我們要急他們所急,有工作站的縣域保證48小時到貨,沒有的地區也必須保證7天到貨。”王興林説。

  不僅如此,“農一網”的物流模式及渠道扁平化建設,省去了多項地推團隊的人工成本、過度行銷成本,降低了農資産品的終端價格,用戶通過“農一網”購買比傳統渠道降低30%~50%的費用。

  “農一網”更為生産者帶來了福利。賒欠問題一直是農資行業的“痛點”,不賒,難以佔領市場,賒,必須耗費相當的人力物力財力催繳欠賬。山東省沾化縣的農資經銷商楊超深受其痛,在農資圈摸爬滾打十多年,沒有一年是不賒銷的。于2015年初,加入了“農一網”縣域工作站大軍,成立了“農一網沾化縣工作站”。“以前需要花費很大的精力催繳欠款,現在是集中時間幫老百姓訂貨,搞技術服務,實現了良性迴圈。”楊超説。

  當被問及這種模式對老百姓的資金需求量大,會不會造成業績不甚理想時,王興林卻很是自信,“農資行業的賒銷現象,一方面由於上游的産能過剩,另一方面,擔心購買商品出現品質問題,要根據年終的産量情況確定是否支付欠款。我們‘農一網’的産品不僅正品,價格低於市場價格30%~50%,這對消費者是一種巨大地吸引,這對農資行業是一種革新。”

  2015年電商平臺實現了超過1.5億元的交易額,今年計劃進一步發展,縣域工作站發展到1000個,未來三年發展至2000個運營中心與10萬個鄉村植保資訊化服務站。

  如何提供植保服務?

  整合農技員提供線上指導

  “農一網”,不僅賣優質産品,更“賣”優質服務。河北省高碑店的馬利國遇到了難題,有很多當地老百姓來諮詢地裏出現的一種“雜草”。他雖然有一些病蟲防治經驗,但這個問題還真把他難倒了。馬利國趕緊掏出手機,在“農一網”微信工作交流群裏,發了一些照片,諮詢群裏的專家,看看誰能幫忙解決。

  “農一網”技術專家馬玉林當即解答道:“這種植物叫做地衣,是苔蘚低等植物中的一種,可用硫酸銅防治,具體情況可以電話諮詢我,或者我來為你們推薦相關專家。”

  除有微信群,“農一網”還在網路上開闢了植保服務專線,設立了多種作物常見病蟲害防治辦法,比如水稻稻瘟病的表現性狀、病原及誘因、以及多種防治措施,都列于其中一目了然。設有植物醫院板塊,聘用基層專家作為醫生,線上解答植物病害診斷方式。不同專家配有不同作物品種,針對病症,能及時診斷治療。

  據介紹,目前與“農一網”開展合作的專家約有200多位,粗略統計已經建有近900個微信群,群裏既有全國性專家,也有省級的,還有基層專家及土專家,可謂人才輩出。“在我們的微信群裏,每天都會有交流互動,大家都很活躍。”“農一網”工作人員張建仲介紹。

  不僅僅是線上上,線上下也打造出的“農一網+縣域工作站+終端服務站”的服務模式,將已有的縣域工作站作為服務平臺,工作站的員工,本身就是當地的植保人員或者長期的農資經銷商,一些基礎問題就可以通過他們解決。一些比較困惑的就可以通過網路或者微信群向更專業的人士請教。

  植保服務是“農一網”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農資電商,沒有服務,就沒有未來”,這句話在業內盛行。所以在起步階段就將其納入到“農一網”的發展版圖。“農一網”組織了數千場的農民植保技術培訓,讓農資經銷商、種植大戶、合作社成員更多地了解植保知識,也打造出了良好的群眾基礎,成為“農一網”制勝終端的一把利劍。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