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16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在華為 創新就是一場長跑

  • 發佈時間:2016-03-17 03:31:03  來源:科技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彎道超車”的創新動力

  過去幾年,中國企業紛紛走出國內,但真正贏得世界尊重的鳳毛麟角。以2萬元起家,從衝出國門不斷被質疑,到從專業領域和消費者市場均得到廣泛認可,華為的技術和創新能力起到了決定性作用。

  終端步入第一陣營

  2014年,華為以營收2390億人民幣超越愛立信,成為通信製造領域當之無愧的老大,從挑戰者變為領導者。2015年,華為智慧手機全球出貨量突破1億,同比增長44%,消費者業務的戰略窗口打開。

  在華為看來,創新就是一場“長跑”,也正因此,華為堅持每年至少將銷售收入的10%投入研發。過去10年,華為研發投入累計超過1900億元人民幣(307億美元),僅2014年,華為的研發投入高達408億元(65.8億美元),相當於探索冥王星九次的費用。

  得益於對研發的持續投入,華為目前在中國企業發明專利授權含量位居第一位,美國專利授權量達前50位,歐洲專利授權量達前15位。截至2015年6月30日,華為專利申請量總計7.6687萬件,其中與終端相關的專利多達1.8萬件。

  與此同時,華為多年來專注于積累自身的全球化研發能力。目前,華為在中國、德國、瑞典、俄羅斯及印度等多地設立16個研究所,集全球不同地區優勢,從産品概念化到硬體架構,從EMUI到各類實驗室驗證的支援,使華為新品的技術工藝不斷提升。

  強大的技術積累、全渠道的多元化佈局讓以手機為代表的華為終端步入了第一陣營。

  成立於2003年的華為手機業務部門最初為運營商提供定制機,價格低廉,手機上甚至都沒有自己的LOGO。以2011年華為終端部門更名為華為消費者BG(Business Group)為標誌,這種情況開始逐步轉變,尤其是中高端市場。據華為提供的數據,過去5年,華為智慧手機發貨量從2010年的300萬台到2015年的1億台,增長了30倍。

  2014年,華為首次躋身全球知名品牌排行榜Inbrandte百強名單,成為第一家進入該榜單的中國大陸品牌。2015年,華為智慧手機全球出貨量突破1億,同比增長44%,P8、MateS、Mate8等旗艦手機成為市場熱銷機型,在刷新國産手機發貨量創歷史新高的同時,進一步鞏固了華為在全球智慧手機前三名的地位。

  智慧終端全場景佈局

  素有通信行業風向標的巴塞羅那展上,華為的二合一筆電HUAWEI MateBook一經發佈,各種對既有市場格局所帶來衝擊的分析及預測鋪天蓋地而來。

  作為一款全新商務風尚移動生産力工具,HUAWEI MateBook可單獨用作平板使用,亦可連接鍵盤變身為輕薄便攜筆記型電腦。從産品看,華為直接對標的是Surface Pro 4。

  微軟的Surface系列産品算得上PC市場逆勢增長的一朵奇葩,在微軟2015年三季度的財報中,Surface營收8.9億美元,增長117%。從這個角度看,華為選擇了一個機會最大的市場切入。

  在智慧手機市場,華為的中高端品牌形象深入人心,在可穿戴設備、智慧家庭、車載智慧領域,華為的産品與解決方案也相繼得到消費者的信賴與合作夥伴的認同。華為消費者業務CEO余承東表示:“華為希望構建以消費者為中心的智慧終端全場景體驗時代,HUAWEI MateBook的發佈標誌著華為進一步提升自身智慧終端全場景佈局。”

  “這個産品的形態華為已經跟蹤了至少4年,因為不願意提供一個體驗不好的産品,目前的配置,必須要行業技術成熟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才能做,華為在等待合適的時機。”華為移動寬頻與家庭事業部的總裁楊志榮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兩年前覺得時機成熟了,包括英特爾的晶片的性能,能夠滿足華為對這個産品的要求才決策進入這個領域。

  就像蘋果打敗了諾基亞和摩托羅拉這樣的曾經巨頭,似乎每個行業都是被外來者打敗。華為進入PC圈,無論是對聯想還是惠普、戴爾,都是不可忽視的威脅“華為不輕易進入某一領域,一旦進入必然血雨腥風”,這是業內人士對華為的評價。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