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5年01月07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向世界展示開放自信中國——今年兩會“部長通道”掃描

  • 發佈時間:2016-03-16 20:09:14  來源:新華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新華社北京3月16日電題:向世界展示開放自信中國——今年兩會“部長通道”掃描

  新華社記者劉東凱、韓潔、羅沙

  2016年的“兩會時間”,人民大會堂北大廳“部長通道”成為一條“新聞熱線”。

  最多時達到500多人的中外媒體大軍,帶著全世界對中國的期待齊聚在此。各部委負責人40余人次先後在此亮相,坦誠與媒體互動,回應民眾關切,向世界展示了更加開放自信的中國。

  世界矚目:百米通道開啟觀察中國窗口

  3月16日,當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回答完記者的提問,他成為今年“部長通道”上最後一位在此發聲的部長。

  “由於廣大媒體反覆要求國務院扶貧辦主任來這裡和大家見面,我們就請劉主任來,這本是計劃外的。”工作人員向記者們介紹説。

  從今年全國兩會拉開帷幕的那一刻起,“部長通道”一次又一次匯聚起海內外記者,吸引著世界目光。

  這條位於大會堂北大廳的百米通道,是每年全國兩會召開全體會議時,國務院各部委主要負責人進出會場的必經之地。由於記者可在這裡與部長們“親密接觸”,捕捉到最新消息、聽到權威聲音,“部長通道”的稱號從此流傳開來。

  “巡視為何要殺回馬槍”“多校劃片能否解決教育資源不均衡”……3月3日下午,全國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開幕前,列席會議的中央紀委副書記、監察部部長黃樹賢,教育部長袁貴仁等4位部委負責人主動在“部長通道”發聲,揭開了今年“部長通道”的大幕。

  5日全國人大會議開幕,7位部長在此亮相;9日,10位部長在此相繼發聲;13日,更有11位部長先後回答了23個熱點問題,創下自2007年“部長通道”開通以來的最高紀錄。16日,人大會議閉幕前,又有6位部長在“部長通道”答問,開放力度空前……

  跑了20多年中國兩會的法國《阿爾薩斯最新消息報》駐京記者梅業表示,除了看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來“部長通道”幾乎成了他今年觀察兩會的最佳窗口。

  “能集中時間、面對面與中國部長們交流,簡直太方便了。”

  如此零距離接近部長,讓很多國內“老記”也大呼過癮。“跑兩會十多年了,今年各部委負責人接受採訪的頻率明顯增加,部長們的回答很解渴,很接地氣。”中國教育電視臺記者鄒德智説。

  從最初記者“追逐圍堵”部長採訪,到2008年起在部長和記者之間拉起隔離線;從2010年起指定記者邀請部長在通道發聲,到如今更多部長主動走上通道答疑,百米通道開啟了世界觀察中國的一扇重要窗口,也因越來越規範、有序、高效的採訪環境得到媒體和部長們的廣泛認可。

  主動發聲:“部長通道”成權威發佈重地

  “部長通道”年年開啟,但今年變化更多,熱度更高,成為新聞發佈會和記者會之外的又一重要新聞集散地。

  “今年是部長們參與度最高的一年,更多部長願意積極主動在通道發聲。”連續三年在“部長通道”負責現場管理的人大會議新聞中心工作人員朱恒順對記者説。

  今年的通道上,有的部長約定好來通道後,為避免堵車等意外因素“爽約”,甚至早上八點就到達北大廳;有的部長因時間限制未能回應記者們提出的問題,專門委託新聞中心工作人員聯繫提問記者,在會議結束後專門送去相關的回復;有的部長這次沒答完的問題,當場和記者們約好下次通道再見……

  在朱恒順看來,“部長通道”的變化正是兩會日益開放的體現。“今年在我們工作聯繫過程中,有更多的部長表示,只要記者們有要求,願意在列席全國人大會議時在‘部長通道’上回答記者提問。而且,多數部長還明確表示,記者們關心什麼,他們就會回應什麼,絕不會回避所謂‘敏感’問題。”

  “部長們是主動發言,回答問題的時間很長。”今日俄羅斯通訊社記者羅佩卓説,他第一次來中國報道兩會,感到“部長通道”簡直就是媒體挖掘“硬貨”的小型新聞發佈現場。

  中國日報記者杜娟表示,今年的“部長通道”從形式到內容都有很大改變,部長們回答問題坦率真誠,有的還展現出幽默的一面。提問不設禁區,對敏感問題不回避。“我想這也是供給側改革的體現。”

  從“被拉被堵”,到主動向前;從只言片語,到反覆溝通。百米“部長通道”上中國政府部門“掌門人”的變化,向外界充分展示了一個更加開放自信的中國。

  “幹貨”問答:推動公眾與政府良性互動

  “部長!網上流傳的延遲退休時間表究竟是不是真的?”

  “農民進城了,農村怎麼辦?”

  “一線城市房價暴漲,住建部怎麼看?”

  ……

  “火藥味”十足的問題,是今年“部長通道”最鮮明的亮點之一。記者粗略估計,各部委“一把手”們今年在“部長通道”回答了記者輪番拋出的近百個問題,幾乎道道切中中國經濟發展和民生要害。

  “我從2008年開始連續參加兩會報道,今年是‘料’給得最多的一年。”香港鳳凰衛視記者陳琳如此感慨。

  問不避諱,答不避難。在“部長通道”上,國家安監總局局長楊煥寧回應了深圳滑坡事故調查情況;國家稅務總局局長王軍回應了營改增進展計劃;住建部部長陳政高回應了北上廣深房價暴漲問題……

  “‘部長通道’已經成為部委回應民生關切的重要‘發聲地’。”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部教授楊鳳嬌認為,部委“一把手”從被動回應採訪到主動發聲,把重要的問題拿到臺面上公開討論,體現出他們對媒體重視程度不斷增強,與公眾溝通的意識不斷增強。

  部長和記者“零距離”交流,是一種公眾與政府部門的良性互動,有助於提升政府的公信力,讓人們對更加開放自信的中國充滿了信心。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公共外交研究室主任周慶安説:“在‘部長通道’這種開放、透明的平臺上,由一把手直接面對媒體,解決了資訊發佈的制度性障礙。”

  “如果還有問題,請與我局新聞辦公室聯繫,我不僅確保行業稅負只減不增,還會確保他們會認真回應你們的問題。”王軍走出“部長通道”時説的話,讓記者們會心一笑。

  “請大家記住我的話,我一定把這位部長再請來一次!”朱恒順在現場的“承諾”,贏得記者們的掌聲。

  周慶安表示,“部長通道”並非第一次,卻有望成為一次標誌性的正面示範,“希望這種制度能夠延續下去,推進我國政府部門新聞資訊發佈的進一步制度化。”(參與采寫:李汶羲、榮啟涵)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