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老乾媽”的“三不”原則

  • 發佈時間:2016-03-16 09:30:45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老乾媽”一直保持著令人驚羨的發展速度。1998年,“老乾媽”的産值還只有5014萬元,到了2013年,産值達到37.2億元,15年間的産值增長了74倍。而自“老乾媽”1996年成立以來,連續17年銷售額都在增長,2014年,年銷售額的目標突破40億元。

  正是這樣一個大企業,卻在種種做法上與現代企業慣常的經營理念“格格不入”。不上市、不貸款、不融資這三個標簽讓“老乾媽”在資本為王的市場大環境裏顯得有些特立獨行。作為老乾媽集團的創始人,陶華碧獨特的企業經營理念,更是很多人研究的重要標本──除了做資本市場的“絕緣體”,她也不在大眾媒體上宣傳,從來不接受採訪,也不對自己的産品做任何廣告;她不促銷,不推銷。陶華碧,為什麼這麼牛?

  不欠別人一分錢

  陶華碧不貸款,這是她的特色。2001年,為了進一步擴大規模,陶華碧準備再建一處廠房。當時,公司大部分資金都壓在原材料上,有人建議她找政府尋求幫助。貴陽市南明區委對此事很重視,立即協調建行給她貸款。協調好以後,區委辦給她打來電話,讓她到區委洽談此事。

  陶華碧帶上會計來到區委,乘電梯到區長辦公室所在的三樓。因為電梯很舊,門已經壞了,陶華碧走出電梯時,一不小心被電梯門剮住了衣服跌倒在地。陶華碧因此改變了借錢的想法,她説:“你們看,政府也很困難,電梯都這麼爛。我們向政府借錢(陶華碧不知道政府協調銀行貸款是什麼意思,以為就是向政府借錢),給國家添麻煩。不借了,我們回去。”

  很多企業家認為,當今融資是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一個企業不融資就不可能成功。為什麼要融資?有的企業家認為,作為一個企業,要活著首先要不斷盈利,而沒有融資的話眼光就只能盯著下個月、下一年,企業融資進來以後,就不需要馬上獲得利潤,即可將眼光放在3年或者幾年之後,在這個過程中,可以先做口碑,做廣告,做前期的一切準備工作。

  但是,對於陶華碧而言,這些都不是問題。她從來不做廣告,因為“老乾媽”活在別人的交口稱讚中。1994年,“老乾媽”還無人知曉。貴陽市修建環城公路,昔日偏僻的龍洞堡成為貴陽南環線的主幹道,途經此處的貨車司機日漸增多,他們成了陶華碧“實惠飯店”的主要客源。而陶華碧的商業智慧也從這個時候開始得到了發揮,她向司機免費贈送自家製作的豆豉辣醬、香辣菜等小吃和調味品,大受歡迎。

  貨車司機們的口頭傳播顯然是很好的廣告形式。短短時間,“龍洞堡老乾媽辣椒”的名號在貴陽不脛而走,很多人甚至就是為了嘗一嘗她的辣椒醬,專程從市區開車來“實惠飯店”購買。

  “老乾媽”公司創辦以來,全部依靠現金流運轉,不積壓貨品。而陶華碧不貸款、不融資的底氣,很大程度上來源於公司數十億元的現金流。從艱辛起家時幾十元的零散採購,到如今超過千萬元的採購額,“老乾媽”堅持現款現貨的原則,就連收購農民的辣椒也不例外。陶華碧曾説,“我從不欠別人一分錢,別人也不能欠我一分錢”。因此,“老乾媽”的公司賬目也格外簡單。

  與上市絕緣

  陶華碧曾經提出“上市圈錢論”,引來議論紛紛。在她看來,“上市那是欺騙人家的錢”。“老乾媽”曾多次拒絕地方政府的上市提議。

  而一些有意對“老乾媽”投資的機構同樣鎩羽而歸。據“老乾媽”內部人士回憶,這些年來受到“老乾媽”接待的投資機構只有兩家,這兩家機構都是先直接由政府部門的人引見,但“老乾媽”均回絕了其洽談的要求。

  據工商資料顯示,這家年銷售額數十億元的公司,註冊資本僅1000萬元。公司成立於1997年10月5日,股東結構極其簡單,只有陶華碧與其兩個兒子。其中,陶華碧持有的股份僅佔1%的比例,大兒子李貴山持有49%,小兒子李輝2012年5月才入股,持有50%。

  如今,陶華碧已不再管老乾媽的具體事務,只掌握大方向。李貴山主管市場,李輝負責生産。

  “老乾媽是一家非常純粹和質樸的公司,有一個最簡單的商業模式。我覺得這個模式是合理的。”深創投西南大區負責人許翔説。在許翔看來,企業是千姿百態的,不是每一家公司都適合上市。

  這种經營理念,也許是陶華碧樸實經營思想的理論注腳。

  特立獨行的本錢在哪

  陶華碧的“三不”模式之所以能堅持走下來,其實是依託其強有力的産品。

  “老乾媽”的味道深受辣椒愛好者的喜歡——這一點絲毫不受國界的限制,“老乾媽”已然走出國門,走到世界各地人民的飯桌上。

  “為官須看《曾國藩》,為商必讀《胡雪岩》”。富可敵國的徽商胡雪岩,“真不二價”是其經商精髓之一,即貨真價實,價格穩定。陶華碧恰恰是把這一理念發揮到了極致。

  本質上,“老乾媽”的一切市場行為和奇跡,都是依託其強有力的産品而存在的,它用産品為消費者提供了極致的用戶體驗,在産品上做出了硬功夫,讓低門檻、易跟隨的佐餐醬品類有了門檻。

  對食品而言,味道即王道。中國市場上,跟隨戰略隨處可見,超過首創産品也是常事。但是,“老乾媽”的銷量冠軍産品風味豆豉熱銷多年,卻無一家産品能與其抗衡。究其原因,主要是因為豆豉是發酵産品,屬於複合口味,恰到好處的豆豉産品給人以豐富口感。其他企業不是不想跟隨,而是達不到“老乾媽”對豆豉産品口感的把握。

  沒有其他的産品能做到“老乾媽”的風味,或者有些已經做到了,但成本投入太多,使價格遠遠高於“老乾媽”,仍不能打動消費者改變購物習慣。“老乾媽”經過多年産品改良和供應鏈優化,已經找到了一條製作和銷售油辣椒的最優産業鏈。這個鏈條打造完成之後,能保證産品的品質,保證企業的利潤,又能阻擊競爭者進入這個行業,使“老乾媽”立於不敗之地。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