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9月29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警惕”用打敗金融消費“騙局”

  • 發佈時間:2016-03-16 06:33:47  來源:大連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問題P2P平臺投資難保本

  [P2P四種常見詐騙手段]

  1.高息陷阱;

  2.平臺連續幾天或頻繁出現秒標、天標;

  3.虛構網站、平臺背景及註冊資金;

  4.在投資過程中,要求投資者將資金打入個人賬戶。

  [經典案例]

  1.某網路借貸平臺2013年4月上線,10月即案發,僅僅存活了6個月,可謂短命P2P。據投資者不完全統計,截至該平臺案發,已統計的投資人共計370人,涉案金額4464多萬元。資料顯示,該平臺為了吸引投資者,其宣稱的年化收益率幾乎不低於20%,而且承諾7%的投標獎勵。

  2.另一網貸平臺于2012年8月上線,2012年12月21日歇業,受害人有60余名,涉案金額2000萬元。資料顯示,該平臺涉嫌自融,平臺老闆炒期貨,為了能給自己融資開設平臺。平臺融資未還的2000萬元,除借給其親友200萬元做週轉外,大部分被其以多個他人賬戶名義操作期貨買賣,全部失敗,血本無歸。

  [防騙小貼士]

  1.警惕年化收益率超過24%的平臺。

  2.警惕以“秒標”招攬人氣的平臺。

  3.警惕團隊金融背景不強的平臺。

  4.警惕有自融嫌疑的平臺。

  5.警惕超短期項目過多的平臺。

  6.警惕單個項目融資金額巨大的平臺。

  7.警惕剛上線平臺。那些已經“結束”的平臺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運營時間基本都沒有超過半年。

  ■網銀詐騙“小額”很受傷

  中國銀聯報告顯示,10%的被訪者曾遭遇過網上交易詐騙,其中釣魚網站、木馬病毒及虛假退款仍是主要的欺詐手段。從欺詐損失看以小額為主,遭遇過網路交易詐騙的受訪者中約六成被騙金額低於500元,但有8%的人損失超過5000元。

  [經典案例]

  1.市民張女士收到一份所謂“某銀行客戶安全警告”的郵件,稱其賬戶被臨時凍結。要求張女士點擊新連結,登錄銀行網銀通道修改密碼。張女士點開連結,進入到郵件提供的網站,修改了密碼。結果,當天下午,張女士去該行取款時,發現自己銀行卡裏的3000元錢不見了。

  2.市民劉女士接到一條短信,稱其在某購物中心用銀行卡消費2630元。劉女士隨即撥打短信提示電話報案,並將身份證件、賬號甚至密碼等資訊如實告知“公安人員”。劉女士隨後再次按“公安人員”建議撥打“銀聯中心”電話,並辦理網上銀行簽約,提供了簽約資訊、密碼等資訊。不法分子隨後登錄網上銀行,將4000元資金全部轉出。

  3.通過假網站連結誘騙一些不法分子冒充銀行發送電子郵件,以系統升級等名義誘騙用戶點擊進入這些假網站,或以網友的身份低價兜售網路遊戲裝備等商品,誘騙用戶登錄犯罪嫌疑人提供的假網站,並要求他們輸入自己的賬號、網上銀行登錄密碼、支付密碼等。

  [防騙小貼士]

  1.不要洩露自己的銀行卡、支付賬戶和身份證資訊,手機校驗碼不要透露給任何人;

  2.手機安裝保護軟體,不要在微信或QQ等社交平臺上,隨意接收別人的圖片、二維碼、連結和APP,以免手機被木馬病毒入侵;

  3.要在可靠WiFi網路環境下進行網上支付,手機號突然失效,立馬聯繫電信運營商補卡;

  4.網購不要輕信賣家,隨意點擊賣家發來的QQ連結購物付款。

  ■貴金屬交易騙局“請君入甕”

  [常見的貴金屬投資騙局三種情況]

  一是非專業導致的投資虧損。問題出在哪呢?在找投資人開戶時,業務員把貴金屬交易賺錢説得很簡單,在沒有足夠專業幫助或者指導的情況下虧了資本。

  二是操控後臺。交易中涉及到手續費和點差反覆倒騰幾次就足以讓整個保證金變為零,大量利潤正是以這種形式流入交易所和貴金屬經營公司(代理商)手中。

  三是“山寨”貴金屬交易所,全國的很多交易所曾遭受突擊檢查,這些交易所有的未經批准違法開展證券期貨交易活動;有的交易場所管理不規範,存在嚴重投機和價格操縱行為。

  [經典案例]

  投資者李先生接到某現貨白銀公司行銷人員多次電話行銷之後,投入30萬元,加入了該公司的VIP專屬活動。結果,短短一個星期,在該公司的“指導”並口頭保證不虧的情況下,李先生最終虧損15萬元。

  [防騙小貼士]

  1.最重要的一點——不懂專業知識的,就千萬不要聽信貴金屬交易平臺銷售人士的勸説貿然進場。

  2.提防貴金屬交易騙局,看平台資質。

  3.提防貴金屬交易騙局,看出入金方式。

  4.提防貴金屬交易騙局,看資金是否安全。

  5.提防貴金屬交易騙局,看交易軟體是否可信。

  6.看客戶是否獨立操作。

  ■銀行卡盜刷“購物達人”要小心

  [常見的銀行卡盜刷手段]

  1.電話詐騙。謊稱是銀行客服向持卡人套取個人資訊。

  2.釣魚網站。偽裝成正規網站套取資訊。

  3.密碼偷窺器。安裝在開放式ATM機處偷窺用戶密碼。

  4.銀行卡複製器。餐廳、酒店等個體商戶有可能用特殊工具複製顧客的銀行卡。

  [經典案例]

  1.日前,昆明市民孟小姐持有一張某銀行的信用卡,平日裏一直放在身邊。去年9月28日晚上10時10分,李女士突然收到銀行發來的短信,提醒該卡消費了780元,這讓李女士十分吃驚。她立馬找出自己的信用卡,撥通了銀行的客服人員電話。銀行客服人員告訴她,這筆消費是在廣州用POS機結算的,用於購物。

  2、青島的網購達人魏女士在雙十二購買了一些商品,在支付成功不久後她接到一名自稱是賣家的電話。“賣家”稱她之前購買的貨品已經被搶購一空了,需要退錢給她。魏女士點開“賣家”發給的一條連結自行操作退款。隨後按頁面要求,輸入銀行卡資訊,在“賣家”索要驗證碼時她真以為是辦理退款所用,就告訴了對方。最後,當銀行發來消費提示短信時,她得知自己的銀行卡在杭州被消費了6000元。

  [防騙小貼士]

  1.建議持卡人將經常在商戶刷卡或在ATM取現使用的磁條銀行卡,更換為金融IC卡(即晶片卡),這將極大提升銀行卡安全性。

  2.在商戶刷卡消費,儘量避免銀行卡離開視線範圍。在刷卡消費和使用ATM輸入密碼時,都應盡可能注意手勢遮擋。謹慎識別ATM機具上張貼的“故障”、“升級”或要求轉賬的所謂“公告”,銀行、銀聯不會要求持卡人向指定賬戶匯款;

  3.身份證號、銀行卡號、密碼、短信驗證碼,以及信用卡有效期、校驗碼(CVN2,背面簽名條上數字的後三位),都是涉及賬戶資金安全的重要資訊,請務必妥善保管;

  4.不要通過郵件、短信、聊天工具發來的釣魚網站連結輸入這些資訊。任何索要短信驗證碼的行為都是詐騙,網上交易時,短信驗證碼相當於“一次性密碼”;

  5.如果發現被騙或被盜刷,應立即致電發卡銀行或支付機構,並及時凍結、挂失卡片或賬戶。部分支付機構需持卡人提供報警回執作為否認交易的證明材料,由於公安機關對案件受理地有規定,建議持卡人在前往派出所報案前先撥打110諮詢。

  ■銀行存款

  ——也要上點心

  [為什麼會沒了呢?大概有這三種原因]

  第一種:社會人員作案

  比如某公司“丟失”1.5億元銀行存款一案。犯罪嫌疑人用偽造銀行票證等手段,騙該公司在銀行的上億元存款。偽造銀行印章,編造假存款合作協議,冒充銀行工作人員獲取公司有關開戶所需資料和印模,到銀行辦理開戶手續,並使用假印鑒將存款全部轉出銀行。

  第二種:銀行員工與社會人員勾結詐騙

  其常見的騙人誘餌是高息。如果有人説銀行的存款利率能給到10%甚至更高,大家就一定要多個心眼。浙江杭州42位銀行儲戶發現,自己的數百萬元存款僅剩少許甚至被清零,9505萬元存款不知所蹤。經初步調查,涉案銀行網點的負責人祝某是導致42名儲戶存款失蹤的“內鬼”。

  第三種:銀行員工騙取客戶存款

  曾出現過銀行員工誘騙儲戶多次輸入密碼,在儲戶不知情的情況下,暗中將存款轉出。2012年,儲戶張菊花900萬元存入某行後,發現資金被轉走。上述銀行負責人承認將900萬用於發放高利貸,投向了房地産等領域無法收回。

  [防騙小貼士]

  1.面對強勢的銀行,從這些案件的真相來看,市民無論何時何地,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賬戶資訊。

  2.在POS機、ATM機上刷卡時要多加留意,拒絕一切非常規設備,注意對方任何小動作。一旦發現被盜刷,立即致電客服凍結銀行卡,就近刷卡取得證據,然後報警。

  編輯整理 沈璇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