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02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優化農業生産要素配置的“姜堰實踐”

  • 發佈時間:2016-03-16 04:30:57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馮茜黃熙春本報記者李文博

  2013年,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農業改革與建設首批試點落定,江蘇省泰州市姜堰區拿到了改革創新的接力棒。路該怎麼走,姜堰已經有了初步的想法與規劃,姜堰區的主要領導均表示。

  棒入手裏,如石入水中,激起浪花朵朵;鴨入春江,試水改革溫度。走在姜堰區的田間地頭,你會看到一座座指路牌,指向各個實驗區:國美農場向東走、富有農場向南、為農中合體向西……每塊地著明確的標示,每台農機具整齊地停放在倉庫中。窺一斑可見全貌,姜堰區進行改革試驗,能在農業部試點考核中兩年都位列前茅,下的一番功夫,可想而知。

  適度規模,解決發展要素配置規模之“惑”

  在小農經濟,不能為農民帶來更多經濟效益的前提下,農業規模經營成為一種大的趨勢。然而度在哪,量在何處?姜堰區在探索中,秉承使農業成為有前途的産業、讓農民成為體面的職業理念,率先試水。

  首先劃定一個可比對象。外出務工農民一年可以獲得4-6萬元的收入,農業的畝效益在600元,要使一個家庭的種植效益能夠與外出務工基本相當,種植規模要在100-300畝左右。

  確定大方向後,姜堰區開始引導農村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同時以發展家庭農場作為改革的切入口,推進土地承包確權登記頒證,把姜堰區橋頭鎮作為先行試點。堅持集中連片流轉、集體統一發包,把好主體準入、規模適度、價格適中三關,形成適度規模經營的“橋頭模式”。

  衛澤明,姜堰區橋頭鎮小楊村人,“種了幾十年的地,現在覺得種地是個有前途的職業,好多在外務工的鄰居,都羨慕我哩。”衛澤明夫婦兩個在村裏流轉了224畝田,2013年還成立了自己的家庭農場,夫妻兩個是種地好手,沒事就會鑽進地裏,伺候莊稼,“扣除化肥農藥等支出,每年能賺到16萬元,我們夫妻兩個現在可高興了。”

  兩年時間,全區土地規模經營面積比重達到78.2%,發展家庭農場1039個,種養大戶1642個,以及合作經濟組織1312個,龍頭企業138家,涉及糧食、園藝、生豬、肉禽、水産等多個産業,使家庭農場為主體的現代農業經營體系基本構建。

  為了規範家庭農場的發展趨向,區政府出臺了《關於鼓勵發展示範性家庭農場的實施意見》在《意見》引導下,目前已創成了省級示範性家庭農場8家、泰州市級示範性家庭農場22家,區級示範性家庭農場17家。

  為農服務綜合體,解決專業服務要素配置之“需”

  “以前種幾畝、十幾畝,量很小,打下來的糧食也有地方晾曬,現在流轉兩三百畝,一季産量就要100多噸,收穫的糧食成批的送至家中,去哪晾曬?想晚點,糧食幹透再收割,怕誤了下一茬;若割早了,又怕會影響這季的糧食品質。”家庭農場農場主陳連高直犯愁。

  “家裏的農機具,越添越多,收割機、拖拉機、插秧機……花了幾萬,十幾萬,甚至幾十萬的機器,沒有地方存放,在外面日曬雨淋,太心疼。”衛澤明説。

  副區長王萍介紹,區裏為此出臺《加快培育和發展村級為農服務綜合體(合作社)的實施意見》,以主體多元化、服務專業化、運作市場化的思路,每5000畝左右耕地為單元,劃定服務片區,統一規劃布點,建成集農機具存放、糧食烘乾、農機植保服務、農資配供等於一體的“為農服務綜合體”。

  興泰鎮為農服務綜合體,是姜堰首家鎮級農業綜合性服務平臺,鎮政府出資200多萬打造而成,包括農資門市、農機4S店、育秧中心、農機中心庫、糧食烘乾庫等,而將服務內容外包給村級組織、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企業、專業服務公司等社會組織,實行自負盈虧。

  根據耕地面積,姜堰規劃建設100個為農服務綜合體,現已建成38家。據統計,2015年發放農機具購機補貼2150多萬元,農機、植保專業合作社分別達276家、118家,機插秧面積佔比80.2%,植保託管服務面積佔比68%,農機現代化率84.8%。

  “建立為農服務綜合體,既能整合資源,節省土地,又可以開展集中服務,提高效率。”姜堰區農委主任孫來扣大力支援。將糧食種植全程服務作為綜合體建設目標,為農服務綜合體以農機集中存放、保養維修、農機耕作收穫、糧食烘乾為主體,配套植保服務、農資配供、集中育供秧服務。同時,整合農業部門公益性服務,增加土地流轉、農業保險、技術諮詢、資訊發佈、訂單合同等服務,為農服務綜合體成為家庭農場和種植大戶的服務超市,裏面提供一站式、全方位服務。

  金融創新,解決規模經營融資貸款之“難”

  “承包費要交了,農業機械需要更新,勞動力、農資投入也是不小的開支。”姜堰區曙光家庭農場的農場主覺得攤子大了,資金壓力也增加了。

  “我們在基層調研,不少大戶、合作社都反映了這個問題,缺錢用。”區委農工辦主任周亞平説,對此,一方面,建立新型經營主體資訊庫,開發信用評價軟體,形成農業、金融、市場監管、稅務、司法、電力等部門聯網的資訊採集、資信評價系統,根據信用等級發放貸款。另一方面,豐富金融支農信貸産品種類多樣化。創新貸款方式,拓展了“金陽光”家庭農場貸款、農民創業貸款等系列産品;開發土地流轉經營權、大型農機具、訂單、保險保單抵押貸款和保證保險貸款、富農貸、惠農貸、金農貸等金融新産品。

  拓寬金融支農渠道。推進國信區鎮聯保,放大“金陽光”品牌效應,新增鎮級支農擔保資金2600萬元,“金陽光”擔保公司發展到8家,為1410戶小額貸款擔保餘額2.89億元。組建村鎮銀行1家,農村小額貸款公司5家,增設農村金融便利店和自助銀行8個,實現銀行網點集鎮全覆蓋,“金陽光”支付通村村通。

  用政府擔保金撬動銀行貸款,也是一種有效途徑。2015年5月,姜堰區委農工辦、郵儲銀行姜堰區支行、泰州市國信擔保有限公司簽訂了“惠農貸”三方合作協議,區委農工辦以財政支援農民專業合作社創新試點項目資金200萬元作為擔保基金,借款人按貸款額的15%繳納互助保證金,共同組建合作基金用於國信擔保公司提供反擔保,郵儲銀行發放總額2000萬元的惠農貸款,貸款利率僅高於基準利率10%,重點支援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有了經營權,也就有了經營的錢。目前,區里正在開展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農民拿到經營權證後,到銀行貸款會更加便捷。”姜堰區農工辦工作人員林秋萍介紹。

  姜堰區通過政策扶持、引導,在貸款利率、抵押擔保等方面降低門檻,將農業貸款利率控制在了人民銀行同期基準利率的110-130%之間。現在全區創新金融支農産品有8個,已累計發放各類涉農貸款27.8億元,有效緩解了新型經營主體貸款難、貸款貴的問題。

  “作為國家農業改革與建設試點單位,沒有現成的模板可以複製,我們也在摸著石頭過河,雖已取得了一些成效,但農業改革的路還很長,我們將會繼續砥礪前行。”姜堰區委常委肖延川説。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