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需求側變遷 調整供給側結構
- 發佈時間:2016-03-15 07:01: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責任編輯:羅伯特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十三五”時期要突出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既做減法、又做加法,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使供給和需求協同促進經濟發展。
對生産型企業來説,供給側變革意義尤為突出,且應該貫穿于産品研發和市場推廣的全過程。企業處於供給方,但必須密切關注需求方:了解市場需求,關注市場需求變化,研究市場潛在的需求和變化,據此不斷調整、升級自己的産品結構。只有這樣,才能提高供給有效率,進而提升企業效益。
過去,企業對需求的了解,一般是以市場調研的形式進行的。現在,可以進一步利用網際網路思維和大數據分析,更加深入地洞察消費者行為背後的深層次需求,為産品設計研發及後期有針對性地推廣帶來極大的助力。
伊利集團就是根據需求端變化不斷調整産品供給的受益者。例如,我們推出的“安慕希”,是一款常溫酸奶産品,它打破了過去酸奶都是擺在冷藏櫃裏的傳統,最長保質期可達五個月。這一在儲存和飲用上的便利性,擊中消費者“痛點”,受到市場歡迎,去年前三季度銷售額同比增長了661%。我們推出的“營養舒化奶”,瞄準的需求端則更為具體。目前中國乳製品市場增長的重大障礙之一,就是許多國人因“乳糖不耐症”或乳糖酶缺乏,喝了牛奶後有消化不良的現象。而舒化奶是國內第一款針對“乳糖不耐症”或乳糖酶缺乏開發的“低乳糖奶”,也是首款水解率高達90%以上的高水解率低乳糖奶。它在有效解決部分人群“喝奶之憂”的同時,大大拓展了乳製品市場。
這是發生在我們身邊的兩個非常典型的事例。也體現了中國經濟新常態下“優結構”在企業層面的認知和實操過程。“優結構”在提升企業創新能力的同時,創造了新的消費需求和市場空間。
過去20多年來,中國居民的消費結構中,食品和衣著的比重大幅度降低,住房和交通的比重迅速提高。在今後10年裏,居民消費結構將出現新一輪升級轉換,逐步變成衣食住行並重的結構,其中對食的需求將越來越高。
當今消費者對食品産品的需求呈現出怎樣的趨勢呢?一是近年來我國休閒食品市場規模呈幾何級速度增長,高出食品市場平均增長率10-20個百分點,已經進入不斷改進和創新的發展新階段;二是消費者對食品保鮮的要求越來越高,食品加工方面進一步轉向“綠色加工”,確保消費者飲食安全、健康;三是由消費者佔主導地位的買方市場已經確立,中國食品生産消費正步入多樣化和個性化時代。
因此,作為食品企業,只有高標準、嚴要求地抓安全,抓品質,才能贏得消費者的信賴。只有不斷創新進取,才能滿足龐大的中産階層的消費需求,才能提升資源使用效率,才能提升行業整體綠色水準和安全水準。
下一步,伊利集團在供給側改革方面,將持續對標全球一流的卓越品質管控標準,嚴把産品品質關,保障“舌尖上的安全”。同時,精確瞄準消費者需求變化,持續完善産品品類結構,為各個年齡段消費者研發提供更能滿足個性化需求的産品,實現“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健康食品提供者”這一企業願景。
供給側改革為企業開闢了一片萬帆競發、百舸爭流的藍海。對於每一個置身其中的企業來説,在這片藍海中航行,少不了兩張風帆,一是品質,一是創新。如果説,“十三五”規劃綱要猶如東風勁吹,那麼,我們企業要做的就是抓住機遇,履行責任,乘風前進,揚帆遠航。
(作者係全國政協委員、伊利集團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