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發揮區位優勢 培育新增長極

  • 發佈時間:2016-03-14 03:32:30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當前,積極發展內河水運,培育新的增長極成為新階段經濟轉型發展的一個重要選擇。長江中游城市群水資源豐富,産業基礎良好,擁有龐大的經濟輻射範圍和腹地,具有地緣相近、人緣相親、市場相連的鮮明特點,對交通、運輸、供電等基礎設施建設,對資源開發與環境保護,對市場準入和市場秩序管理等方面,都有共同的需求。積極融入長江中游城市群建設,將更好地發揮長株潭的區位優勢、資源優勢、人才優勢和文化優勢,與武漢、鄱陽湖城市群一起加快構建立體化綜合運輸體系,推進區域間産業分工協作精細化,積極培育經濟新增長極。

  其一,把握融入的交通節點,加快形成兩小時交通圈。在鐵路方面,強化長沙與武漢、南昌的鐵路中心城市地位,依託沿江鐵路、滬昆鐵路等形成多中心網格化的發展格局,加快建設環長株潭城際輕軌、地鐵、長渝高鐵等重大工程項目。在陸路方面,主要以長株潭複合城市為核心,以長岳、長益常、長婁、長衡為城鎮軸線,加快建設長株潭“二環四射”高速路網、加快推進岳望高速和昌栗高速公路建設,加快形成兩小時交通圈。在水運方面,強化長沙霞凝新港的樞紐作用,加快建設成為我國中部重要的物流園區;選擇湘陰縣漕溪港作為其深水外港,成為連接長株潭與城陵磯港的內河樞紐港口,實現水陸聯運;通過岳陽口岸,加強與武漢城市圈、鄱陽湖生態經濟區的發展聯繫,全面對接中三角。在航運方面,實施長沙黃花機場飛行區東擴工程、空港配套工程等項目,將長沙機場打造成長江中游重要的國際空港樞紐,增強對長江中游城市群的戰略支撐力。在物流方面,爭取推進長江中游城市群通關合作一體化,打造統一的申報、風險防控、專業審單和現場作業平臺,實現“多地通關、如同一關”,建立城市群物流城市配送體系。

  其二,把握融入的産業節點,加快推進産業融城。在經濟全球化趨勢下,長江流域産業結構優化梯度轉移傾向明顯。長株潭將加大對接上海自貿區、“一帶一路”力度,主動融入長江中游城市群,將産業高度集中的産業園區與城市發展融為一體、整體規劃,注重生産要素聚集與生活要素配套,促進城市化與産業集群的同步發展。要依據現有産業優勢,發展特色産業。長沙有著科研資源優勢和創意産業優勢,應重點發展高端裝備製造、新一代資訊技術、新材料和現代服務業。株洲在軌道交通、航空航太等領域有著産業基礎和研發優勢,應重點發展航空航太裝備製造、新能源汽車製造和軌道交通裝備及零部件産業。湘潭有著機電一體化特色産業基地,整合高新區在機電一體化領域的科技創新資源,應重點發展應用於工程機械、風電裝備、城軌車輛和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的環保節能機電裝備及零部件産業。要發展“飛地經濟”,打造産業對接協作平臺。要加快産業融城步伐,建設智慧城市群。既突出本地的産業優勢,又要強化與武漢、南昌的區域創新的協同效應,全面推進智慧醫療、智慧交通、智慧教育等系列化的服務應用,創造優宜的城市生産、生活方式,提高城市管理數字化、基礎設施智慧化、公共服務便捷化、社會治理資訊化水準。

  其三,把握融入的生態節點,推動城市群“兩型”品質建設。以《長江中游城市群發展規劃》為依據,以武漢、長株潭兩型社會建設為引領,推進三大城市群的“兩型”品質建設,把長株潭建設成為湘江流域生態人居環境建設示範區。要實行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重點整治水、大氣、重金屬和農村環境污染,全面提升自然生態系統穩定性和生態服務功能。要推進湘江和“四水”流域的綜合治理。堅持把調整經濟結構作為轉方式、建“兩型”的戰略重點,構建符合“兩型”要求的産業體系、技術體系和生産體系,積極發展綠色經濟、迴圈經濟低碳經濟

  其四,把握融入的體制節點,打通區域協作的“最後一公里”。要順勢而為,樹牢長江中游“一盤棋”思想,強化城市群之間,城市群與長江經濟帶上下游省份之間的合作的深化和拓展,促進城市群內部中小城市的主動率先融入,創新驅動、優勢互補、協調發展。在這一過程中,既要建立和強化利益協商機制,強化和完善城市群之間多層次聯席會議制度,還要培育和完善自主創新體制機制,加快科技成果的轉化,從而真正促進城市群之間的合作與發展。

  (執 筆:鄧子綱 賀培育)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