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7月02日 星期二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生命定格在扶貧路上

  • 發佈時間:2016-03-14 03:32:29  來源:經濟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 吳秉澤 王新偉

  陽春三月,萬物復蘇。但海拔2300米的貴州省大方縣綠塘鄉龍昌坪,依舊寒意襲人。

  山間的耕地裏,村民正在栽種脫毒馬鈴薯。覆著白色地膜的地壟,一行接著一行,綿延到山邊,這是群眾脫貧的新希望

  “彭練基書記規劃好了發展藍圖,我們只有努力讓其變成現實,才是對他最好的緬懷。”在田間指導群眾生産的綠塘鄉副鄉長何偉説。

  彭練基生前係貴州省大方縣綠塘鄉黨委書記。2014年6月28日,他在外出考察生態移民的途中,因患急性肺穿孔,經搶救無效,不幸倒在了扶貧攻堅的路上,生命定格在年輕的46歲。

  雖然去世將近兩年,但彭練基生前的點點滴滴,依然讓人難忘。

  受命危難勇擔當

  “幹事有闖勁,工作有方法。”這是很多人對彭練基的評價。

  2004年,36歲的彭練基出任大方縣黃泥塘派出所所長。黃泥塘位於大方、黔西、織金三縣及百里杜鵑管理區的結合部,貴畢公路穿境而過。“鎮上聚集了不少流竄作案人員,發案率較高。”時任黃泥塘派出所教導員的靳超回憶説。

  彭練基到任後,及時走訪調研,有針對性地組織民警和聯防隊員開展巡邏。“當時裝備較差,大家巡邏都是徒步,很辛苦,但彭練基只要不出差,就和我們一起工作”。

  幹警的辛苦付出,收到了良好效果,先後打掉多個流竄作案團夥,發案率逐年降低。任所長的7年間,黃泥塘派出所及彭練基個人多次被公安部、貴州省表彰,贏得了當地群眾的交口稱讚。

  作為人民警察,彭練基總在危難之際挺身而出,用實際行動為警徽添彩;作為鄉鎮主要領導,彭練基不忘公僕本色,帶頭解難事、啃硬骨頭,為黨旗增輝。

  2005年春節前夕,彭練基得知鎮裏犯有命案的武某躲回老家,當夜帶領民警將其房屋團團圍住。在生死攸關的時刻,彭練基死死扭住武某不放,終將其制服。

  2013年11月,彭練基懷著改變貧困地區面貌的堅定決心,來到地理位置偏遠、地勢高寒的綠塘鄉,擔任黨委書記。

  綠塘是國家一類貧困鄉,交通不便,礦群矛盾突出,幹部精氣神不佳,曾在12年內換了10任黨委書記。

  彭練基到任後,立即了解鄉情民意,著力整頓幹部作風,化解礦群矛盾,很快與黨政班子一起繪製出“穩定安鄉、項目帶鄉、礦業強鄉、生態立鄉、城鎮亮鄉、産業富鄉”的藍圖,使工作步入正軌。

  大方縣委書記張翰時在接受《經濟日報》記者採訪時説,“縱觀彭練基同志的工作經歷,所到之處,社情民意都較複雜。換崗之時,所負責工作都發生了質的改變”。

  一心為民辦實事

  “作為黨的幹部、人民的公僕,不為人民做出幾件實事,既辜負黨的信任,也對不起自己的良心。”彭練基生前這樣説。

  他不僅這樣説,更用一生精力這樣做。

  2009年5月29日,黃泥塘鎮安坪村大寨組兩名群眾在三岔河捕魚時,天降暴雨,河水驟漲,被困于河中一塊岩石上。接到報案後,彭練基帶領5名民警迅速趕往現場,奮戰8個多小時,救下被困群眾。

  彭練基還積極把群眾脫貧致富的責任扛在肩上。在擔任大方縣貓場鎮鎮長期間,彭練基帶領群眾組建27個專業合作社,發展1.8萬畝茶葉基地、1.2萬畝經果林基地、2.2萬畝中藥材基地,拓展了群眾增收的門路。

  到綠塘鄉後,發展的任務更加繁重。為帶領群眾早日脫貧,彭練基常常工作到深夜。

  “白天出門摸情況,晚上回來召開會議研究問題,經常淩晨一兩點才結束。”時任綠塘鄉鄉長、現任綠塘鄉黨委書記的陳享義説。

  在綠塘鄉工作的7個多月裏,彭練基爭取到項目資金1500多萬元,實施飲水安全工程5個、生態移民搬遷安置工程172戶,種植經果林和中藥材2萬畝,一批事關長遠發展的項目相繼動工。

  為結束綠塘鄉營盤村群眾人背馬馱的歷史,彭練基決心把通村公路修通,並積極爭取資金,協調用地,監督施工。

  “施工期間,練基書記幾乎天天都要到工地上看看,每一米路都凝聚了他的心血。”營盤村村民余明祥説。

  道路修通後,營盤村群眾的生産生活條件得到改善,走上脫貧致富的“高速路”。彭練基過世後,當地群眾把這條通村公路命名為“練基路”。

  彭練基把群眾的安危冷暖和地方的發展穩定放在心裏,卻不把自己放在心上。

  2006年,經診斷,彭練基患有腎炎、胃炎,不得已住院進行治療,可未等痊癒,他就出院上班。家人和領導多次勸彭練基多休息,都遭到拒絕。就這樣,他堅持帶病工作8年,直至生命最後一刻。他常説,“地方的發展等不起,也等不得”。

  乾淨廉潔作表率

  “只有清白做人,才能乾淨做事!”不管是作為保一方平安的派出所所長,還是造福一方百姓的黨委書記,彭練基始終堅守廉潔底線,為幹部群眾樹立了表率。

  綠塘鄉黨政辦主任楊松至今還記得自己挨批評的事情。

  有一次,剛到綠塘鄉工作的彭練基打電話給楊松,請其為自己和一道下村的另外兩位幹部備點晚飯。

  考慮到彭練基天天熬夜加班,工作辛苦,楊松就讓食堂多備了兩個菜,“還想著書記能高興”。天黑回到鄉里的彭練基看到多了兩個菜,就問是否還有人未用餐。得知飯菜是專為自己等3人準備的,彭練基嚴肅批評了楊松,並堅持把多出的菜撤走。“我們3個人哪能吃得了這麼多?我們都是人民公僕,不能搞特殊化!”

  彭練基對自己要求嚴格,對家人的要求也不放鬆。

  2012年8月,兒子彭雪冬考上大學,妻子劉麗娟找彭練基商量,想按當地習俗辦個“狀元酒”,話還沒説完,就遭到拒絕,“我是黨的幹部,整治濫辦酒席之風,我們家要帶頭”。

  把一生都獻給了農村、獻給了群眾的好書記彭練基,帶著未了的心願走了,但他的一言一行依然鼓舞著廣大幹部群眾,為了脫貧奔小康砥礪前行。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