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鴻委員:長江最大的效益是生態效益
- 發佈時間:2016-03-13 03:31:12 來源:科技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兩會聲音
科技日報北京3月12日電 (記者高博)12日的政協全體大會上,九三學社邵鴻委員發言稱:大量的水庫建設,使長江流域整體生態環境出現了不容忽視的負面趨勢性變化。“十三五”期間生態保護應成為長江事務的紅線。
“長江流域已有5萬多座水壩,庫容超過10個三峽工程;近2萬座水電站,裝機容量佔全國2/3,但對長江流域生態有負面影響,”邵鴻説。統計顯示,長江中下游年均水量大幅減少,過去百年僅3次的乾旱情景驟升至18次,徑流乾旱年份顯著增加;秋季更嚴重,10月流量減少40%,中下游水位提前降低2—3米,洞庭湖和鄱陽湖水面大幅減少,秋旱明顯提前並成為常態。另外,隨著大量梯級水庫替代自然河流,泥沙被攔截沉積。邵鴻説,2003年以來長江中下游沙通量平均減少91%,致使中下游河道沖刷顯著,河床驟降,江湖關係明顯改變,崩岸、防洪和入海口侵蝕風險大大增加。
邵鴻還説,2003年後,宜昌斷面冬季水溫與歷史同期相比升高4.1度,春季水溫最多降低5.7度,嚴重影響中下游農業。長江上游部分河段水流減緩,更臟了。幹流水質普遍三至四類、支流四至五類比例較高,葉綠素、藻類密度分別增加10倍和6—10倍。長江生物也減少了。邵鴻説,2003年後,中下游年均漁獲量、四大家魚和江豚分別比上世紀90年代減少41%、94%和75%,白鰭豚于2006年“功能性滅絕”。
邵鴻建議,“十三五”期間,必須堅決摒棄“以用為主”的錯誤觀念,充分認識長江的最大效益是生態效益,生態保護第一、不得損害生態是今後一切涉及長江事務的鐵律和紅線。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