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趙亞夫代表的生態農業夢

  • 發佈時間:2016-03-12 07:32:32  來源:農民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江娜

  “靠龍頭企業,農民拿的還是小頭,要建合作社,再窮的農民參加合作社以後,合作社有效益,他就有效益,這個是最精準的扶貧。”3月8日,在江蘇團分組審議中,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鎮江市農科所原所長趙亞夫最後一個發言,句句不離農民。

  “我這次帶來的建議是關於開發生物多樣性生態農業新技術的。”趙亞夫説,“我們在鎮江市戴莊村建立一個生態農業的試驗點,現在已經實現了小區域的生態平衡,而且農民收入也高,很有推廣價值。”

  一提起戴莊村,趙亞夫的話就多了。“戴莊村是丘陵地區,以前也是水稻和小麥輪作,但是農業效益一直上不去。現在糧食庫存多了,不是優勢産區的地方可以像戴莊一樣調整結構,走生態農業的路子。”

  “你知道嗎?現在戴莊的水稻田裏不但有小魚小蝦了,有蜘蛛了,還有老鷹了。”趙亞夫説,“這是一個平衡的生態系統。比如稻飛虱,我們現在都不用打農藥,蜘蛛會吃掉它的。”

  “肥料也不用,我們把那一季小麥,改成種紅花草了。紅花草是天然的綠肥植物,再把秸稈、米糠都還田還回去,地力也有保障了。”趙亞夫説。

  “種了以後,農民發現效益高,少了一季小麥,可是在種紅花草時,把鵝、羊放養進去,都是有機産品,比種小麥效益高好幾倍;水稻單産比常規種法少了100斤左右,不過價錢翻了1倍。”趙亞夫笑著説。

  “現在不但要追求高産,也要追求效益和生態友好。這個模式在鎮江已經推廣到1萬畝,我希望在更大面積推廣出去。”趙亞夫説,“我建議農業部、科技部能重視這項技術,因地制宜在不同類型的農業區域開展試驗,引導農民大力推廣應用。”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