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短板,強基提質破瓶頸
- 發佈時間:2016-03-12 07:32:10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郭少雅高文崔麗
今年春耕,河南省長葛市水磨河村的村民不用再為澆出苗水的事兒犯愁了。去年,長葛市西部引水灌溉工程配套建設的2.56萬畝田間灌溉工程全部投入使用,“因為地下水枯竭,村裏已經四五年沒法種糧了,今年,咱這處於‘中原之中’的沃野千里要大幹一場。”水磨河村村支書郭建營興奮地説。
農田水利設施薄弱,一直是困擾農業發展的短板。水墨河村民之前澆不上地的煩惱,很多農民都經歷過。除此之外,在耕地、田間道路等農業基礎設施,農業科技、人才,農業資源和生態環境,農産品品牌建設等方面,長期以來我們也存在著比較明顯的不足。
補齊短板,長板才有意義。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補短板”成為當務之急,在“兩會”期間備受代表委員們的關注。
“軟體”“硬體”都需要升級
近幾年農田水利設施的大幅度改善,讓許多農業領域的代表委員感到高興。“今年政府還要繼續加強農田水利設施的建設。現在農村要提高種地的收益,必須實行適度規模經營。這些設施基礎打好了,種植大戶流轉土地的底氣才能足。”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獻縣淮鎮中街村黨支部書記哈明江説。
“要持續推廣高標準農田建設。田、水、路等設施必須全面配套升級,才能與現代農業生産經營方式相適應。”全國人大代表、四川省農業廳廳長任永昌説,高標準農田建設有助於提高耕地品質,實現田網、渠網、路網“三網”配套;有助於促進機械化、規模化、標準化“三化”聯動;有助於農田排灌能力、農機作業能力、耕地生産能力“三力”提升。“建好還要管好,高標準農田的田網、渠網、路網都要有專門的人員和經費進行日常維護。”
來自大山深處的人大代表,湖南省安化縣梅山文化園董事長張青娥這次上會,帶來了請求加快G59呼北高速安化至新化段建設的建議。“安化和新化都是國家水庫庫區移民大縣,扶貧任務十分重。交通不方便,大山裏的好東西運不出來,特産種養産業就沒了發展後勁。”
看得見的交通網路不完善,制約著農業的發展。而看不見的“網路”,也影響著農業在時下的電商發展熱潮中擁抱“網際網路”。“別的不説,在農村過年,大年三十晚上搶紅包,我們都搶不過你們城裏人。”全國人大代表、湖南省慈利縣黨工委書記向平華説,“農村的網路太差了,就算買得起蘋果手機,4G網路也覆蓋不到。”他翻著“十三五”規劃草案,特別高興地指著“加快4G網路建設,實現鄉鎮及人口密集的行政村全面深度覆蓋”那一條説,等農村的網路速度上去了,我要把我們縣的美景和美食做成視頻,放在朋友圈裏轉發,讓城裏人來眼饞一下我們的青山綠水。
除了改善“硬體”之外,“軟體”的提升也至關重要。民革中央的提案認為,我國農業科技創新發展仍然存在很多問題,一是農業重大基礎理論、前沿核心技術以及農業高科技的應用推廣,仍然與世界先進水準存在較大的差距。二是農業科研資源缺乏有效的整合。三是企業在農業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尚未形成。
針對這些問題,民革中央的六位政協委員建議,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産業科技創新中心的建設;強化企業在農業科技創新中的主體地位、完善農業科研經費管理制度;構建“網際網路+高科技+農業+金融”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
生態保護者也是紅利享受者
“我記得小時候上學,路上渴了可以到池塘裏捧口水喝,現在農村的小池塘邊,到處扔的都是用過的農藥瓶、裝肥料的編織袋,連下去游泳都不敢了。”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滁州綠園蔬菜合作社理事長胡大明説。
在農業部開通的“12316”助農熱線上、經常有農民打來電話反映農業資源環境問題——在很多地方,農村水土資源的污染和破壞,已經向農業生産亮起了紅燈。
作為一名環保工作者,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環保廳廳長繆學剛對農村環保工作有深刻的認識:“農村環保是塊短板,確實要加大投入力度。”繆學剛説,目前,農村污染點多面廣,雖然各級黨委和政府下了很大功夫,但是仍處於起步階段,需要逐步實現全覆蓋。
如何治理,怎樣保護?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環保産業協會副會長劉正軍呼籲,國家應儘快出臺《土壤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建議在加大財政資金投入的基礎上,考慮提取10%土地出讓收益用於土壤污染防治,重點用於耕地重金屬污染治理。
農業科技體系的推廣也將有助於農業生産者在生産過程中減少對環境的破壞。“明明用50斤化肥就夠了,可有的農民偏偏要用100斤。要完善政府主導、社會力量加入的農技推廣體系,滿足農業生産需求。”向平華説。
保護生態環境,要讓農民享受得到生態背後的經濟紅利。全國人大代表、貴州省黔南州州長向紅瓊説,保護環境,不能讓農民承擔成本。“為了發展節水農業,調整産業結構,今年我們減少了玉米種植面積,代之以葵花、刺梨等經濟作物,滿眼望去,凈是好風景。在把環境變美的基礎上,大力發展綠色旅遊産業,把遊客引進來,從賣苞米到賣特産、賣環境、賣服務,曾經九曲十八彎的山區地理環境桎梏,變成了現在老百姓的搖錢樹。”
打造品牌,跟緊市場步伐
“我們的農産品怎樣參與國際農産品的競爭?不僅要提高數量,還要改善品質,打造品牌,使我們生産的農産品適合不斷升級的消費市場。”全國人大代表、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認為。他説:“這給我們生産企業帶來了挑戰,同時也是一個發展空間。”
“我們評選廣東十大名牌系列農産品,就是要通過評選告訴老百姓,廣東的名雞、名鴨、名魚、名蝦都有哪些,哪些是最可靠的、品質是最好的。”全國政協委員、廣東省農業廳副廳長程萍認為,廣東雖不是農業大省,但卻是農業強省,一直以來都在做“精品農業”。從去年開始,為了擴大覆蓋面,省農業廳與多部門合作,進行了“廣東十大名特優新農産品”的評選。“通過品牌帶動農産品,讓品牌建設倒逼我們的標準化生産尤其是特色農産品,在滿足廣東人民優質生活的同時,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全國人大代表、信陽市文新茶葉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劉文新認為,隨著大多數農産品買方市場的出現,消費者越來越注重農産品的品質、品牌。品質、品牌好的産品,價格高而俏;品質、品牌一般的“大路貨”,價格低而無人問津。這種反差説明,發展品牌農業已成為農業發展的一大趨勢,我國是農業大國,如何以改革的思路創優質産品、創名牌,實現農業生産由重量向重質、重效轉變,推進農産品上檔次、上水準,促進農民增收,是當前亟待研究和解決的課題。
全國政協常委、民革中央監督委員會副主任陳清華建議,必須以現代裝備和科技把農民和土地“武裝”起來,通過提高農産品品質和競爭,促進形成一批農業大品牌。要結合“十三五”規劃的制定,建立健全國家農業品牌發展政策體系和中長期規劃,加快推動農業從産品經營向品牌經營的轉變。要建立和完善有機、綠色、無公害等主要農産品生産技術規程和生産標準,建立農資電子監管追溯網路平臺,積極引導企業規範標識和推廣條碼,著力建設一批省市級農産品品質檢測中心。要大力開展以品牌為紐帶的資産重組和生産要素整合,加強農業發展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努力形成商標品牌保護合力,推動國家級農業名牌的數量和品質在“十三五”時期邁上新臺階。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