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絲路泉州,乘風破浪正當時

  • 發佈時間:2016-03-11 08:30:36  來源:福建日報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作為中國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城市,泉州積極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將歷史優勢、資源優勢轉化為新的發展機遇,以文化引領、經貿合作、互聯互通、互惠互利為主線,爭當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排頭兵。眼下,一個蒸蒸日上的海絲先行區正在崛起。

  經貿合作 日趨緊密

  有關部門提供的最新數據顯示,泉州去年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貿易總額130多億美元,赴絲路沿線國家投資2.73億美元,均創歷史新高。

  泉州港古稱刺桐港,是宋元時期與西方亞歷山大港齊名的“東方第一大港”。如今,泉州港迎來第二春,其貨物吞吐量已突破億噸,擁有肖厝、鬥尾、泉州灣、圍頭灣和深滬灣五大港區,都是國務院批准的對外開放港口,同時開通80多條國內外航線。

  “近年來,泉州憑藉區位、歷史和政策優勢,重視對海上絲綢之路地位與作用的傳承,強化同海絲沿線地區的經貿合作,打造新世紀東西方國際貿易網的橋頭堡和樞紐港。”全國人大代表、泉州市委書記鄭新聰説。

  在第一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期間,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代表通過《泉州倡議書》,同意建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商務合作機制,並達成經貿、文化等方面的雙多邊交流共識;在2014年的首屆中阿城市論壇上,泉州推出重點招商項目162個,總投資2650億元。論壇還通過泉州提出的倡議,成立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城市聯盟,會址設在泉州。

  據悉,泉州今年計劃推出中興海絲路跨境電商服務平臺、海絲指尖物流公共服務平臺等97個海絲合作項目,涉及電子商務、物流、石油化工、汽車製造等30多個領域。今後幾年,泉州將投入800億元,加快港口、鐵路、機場等基礎設施建設,構建海絲重要節點。

  文化為媒 增進了解

  去年底,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暨第二屆海上絲綢之路國際藝術節在泉州隆重舉行,五大洲40多個國家和地區共襄盛舉,充分展現海絲合作的永恒魅力。

  作為全國首批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以及聯合國設立的首個世界多元文化展示中心,泉州擁有各級文物保護單位700多處,包括佛教、伊斯蘭教、摩尼教等外來宗教珍稀歷史遺存,被譽為“世界宗教博物館”。目前,泉州與海絲相關的代表性遺産點有18個。

  2013年,泉州以獲批全國首個“東亞文化之都”為契機,啟動古城文化復興計劃,重點改造文化遺存密集的西街片區,並實施“古城-古港-新區-全域聯動”系列項目建設,在保護文化生態的基礎上,促進傳統與現代的有機融合。

  泉州市長康濤説,近年來,泉州相繼投入上億元,修繕文興碼頭、天后宮等重點文物單位,升級消防安全設備,保護海絲文化遺産,並通過數字化處理,對海絲文化資源進行整合;同時,扶持海絲文藝創作,挖掘海絲文化元素旅遊産品、創意産業,通過整合海絲重點文保單位和非遺、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打造了一批海絲旅遊示範基地。

  “泉州要發揮自身獨特的伊斯蘭文化積澱,通過中阿城市論壇平臺,加強與阿拉伯國家對話,形成長效合作機制。”中國社會科學院西亞非洲研究所所長楊光建議,泉州應建立起一套多方位、立體式的現場機制,往省外、國外推介泉州。

  全民參與 成果共用

  在建設新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過程中,泉州始終注重發展成果全民共用的理念,讓民眾也參與到與海絲各國的民間交流和合作之中。

  在第十四屆亞洲藝術節期間,泉州特別強調全民參與、全域聯動、全民共用。主辦方組織國內外優秀藝術團隊到企業、鄉村、社區、學校等開展公益性演出,範圍覆蓋全市所有縣(市、區),把亞藝節辦成“藝術的盛會、人民的節日”。老百姓不花一分錢,就可在家門口欣賞到高水準的國際性藝術表演。

  為彰顯海絲先行區的文化特色,泉州還努力挖掘海絲元素,提升泉州當代文化設施、文化品位,讓廣大群眾普遍受惠。2014年,泉州全市投入10億多元,用於建設泉州當代藝術館、木偶劇院、歌舞劇院、市民廣場等四大公共文化中心項目前期建設,以及文化産業和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同時,泉州設立泉州南音南戲發展基金,獲得港澳鄉親捐款3000萬元;設立泉州當代藝術館基金,獲得國內泉籍異地商會捐資6000多萬元。

  此外,泉州還完善城市公共文化設施和服務體系,帶動市民參與東亞區域文化合作和民間友好往來。其中,重點推進數字博物館、數字文化館等公共數字文化服務平臺建設,啟動實施優秀傳統文化數字錄存,出臺《閩南文化生態保護區總體規劃》泉州實施方案,建設“十百千基礎工程”。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