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天

財經 > 滾動新聞 > 正文

字號:  

中國企業“走出去” 不能只盯著錢

  • 發佈時間:2016-03-11 07:27:00  來源:中國經濟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羅伯特

  中國企業“走出去”,最主要的目的是什麼?很多人可能都會脫口而出:掙錢!這是對的,市場經濟下企業追求的就應該是利潤最大化。但同時也必須意識到,“走出去”也不能眼睛裏只盯著錢,一些中國企業在海外遭遇波折,有時就和太看重錢有一定關係。

  之所以有如此感觸,是日前在與新興際華董事長劉明忠聊天時,他脫口而出的一句話:我們新興際華現在要在印尼建一個鎳鐵項目,我們也在不斷摸索,同時要為老百姓辦實事,“這就是總書記講的共用發展,你發展了,當地的老百姓也要得到實惠,這樣你才能長久。”

  就是這個道理:你賺錢,他們也得實惠,這就是共贏。中國企業當然要賺錢,但在盈利的同時,也必須確保當事國同樣獲得收益,這不僅僅是指這些國家的中央政府,更包括中國企業所在的周邊社區和民眾。而能搞定當地政府卻搞不定當地民眾,正是一些中國企業在海外的一大問題,這個問題有時就能成為致命的弱點。

  前幾年,在非洲某國,部分中國企業形象不佳,這當然與當地政客的炒作有著莫大的關係。為了選票,這些政客擅長于製造緊張氣氛,一些中國企業則很不幸地成為了替罪羊,被指責為“掠奪財富”。但同時也必須看到,這些中國企業本身也存在諸多問題,比如只專注于賺錢,而且是賺快錢;中國工人封閉式生活,與當地社區沒有任何溝通,也難免會讓對方産生疑慮;尤其是一些中方管理人員不通當地語言,不了解當地文化,往往一個很小的事件最終卻釀成悲劇。

  立場不同,往往看法就不同。比如,一些中國企業還在海外開闢菜園,供給中國工人食用。我們似乎覺得天經地義,多餘部分還能外賣到市場,豐富當地人的餐桌。但對當地民眾來説,他們本來還想賣菜給中國工人賺上一筆,但你們中國人種的菜好吃,還賣到我們市場來,這不是在剝奪我們的生意嗎?如果是雇用當地人種菜,情況還稍好一些,好歹提供了就業崗位;如果完全是中國人種中國人賣,難免不會産生疙瘩。

  隨著“走出去”經驗的增加,一些中國企業已充分認識到了共贏的重要性。中石油在秘魯就做得比較好,該公司在進行石油開發的同時,還騰出手來幫助當地辦學校、開診所、修道路,使當地人得到了切實的實惠。其中有一位中石油員工個人出錢資助了一名叫辛迪亞的貧窮女孩子上大學,這位女孩子最後還被特招進入中石油工作。此事後來不脛而走,讓當地社會對中國人和中國企業刮目相看,也為中國企業在當地業務開展創造了良好條件。

  其實,企業積極介入公益活動,企業家在當地高調從事慈善的行為,很多來華的外資企業和外國人都曾做過。而僅僅只是小額的支出和情感的溝通,得到的卻是非常正面的公司形象。因此,這一做法如今已被很多企業所採用,成為企業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當然,要贏得當地人的尊重而不是反感,還需要有付出的誠意而不是敷衍,確確實實是為當地民眾做好事,而不是逢年過節贈送個禮品、舉行個宴會,還一定要拍個照的走秀,更不是籠絡當地領袖、乃至採取利益輸送等違規行為。不然,即使贏得了當地人表面的讚揚,也肯定贏不了人家的心,有時還弄巧成拙,敗壞形象。

  隨著“一帶一路”暢想的落實,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正大踏步走向海外,中國企業要賺錢當然不假,但同時不能眼裏只有錢。只有融入當地社會,和當地人真正打成一片,才不懼當地的風雲變幻,還提升了中國、中國人、中國企業的形象,為拓展更大業務、賺更多錢創造了條件。當然,這種共贏理念,也不應該僅僅只落實在國外。(劉洪)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