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源 財富源

2024年06月23日 星期天

財經 > 理財 > 財富生活 > 正文

字號:  

亞視發不出工資瀕臨清盤 成香港文化産業退潮縮影

  • 發佈時間:2016-03-11 07:55:52  來源:新民網  作者:佚名  責任編輯:郭偉瑩

  “陳浩南”們 去哪了

  亞視發不出工資瀕臨清盤,成為香港文化産業“退潮”縮影

  羅琦

  “夜闌人靜處,響起了,一闋幽幽的saxophone……”許多70、80後應該都還記得香港電視劇《我和春天有個約會》的主題曲,上世紀90年代,這部電視劇幾乎紅遍了東南亞。

  此外,大部分觀眾恐怕也不會忘記電視劇《我和僵屍有個約會》帶來的轟動。該劇第二輯于2000年3月播出時,結局篇收視有20點,約有123萬人次收看,當時的香港人口才671萬。

  然而,2016年4月1日開始,製作上述兩部電視劇的香港亞洲電視(下稱“亞視”),極可能成為香港歷史上首家不獲續牌的電視臺,因為“差錢”的亞視,連員工的薪水都發不出了。

  事實上,亞視的沒落只是香港文化産業出現“退潮”的縮影,即便是目前狀況還不錯的TVB(香港無線電視臺),也已經流失了不少影視人才;曾經好片迭出的香港電影,如今也已少有《古惑仔》、《無間道》、《賭神》這樣的佳作。“已經好久沒看到類似賭神高進、銅鑼灣陳浩南、至尊寶這樣的經典電影角色了。”一名影迷表示。

  影視娛樂産業的下滑,也進一步影響了從業人員的收入。一名熟悉香港TVB藝人薪資水準的知情人士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相比內地演員的薪水,可能相差幾十倍,甚至上百倍。因此,香港不少當紅藝人選擇“北上”掘金。

  “東方好萊塢”怎麼了

  4月1日開始,如果沒有新的資金來“續命”,亞視的牌照就將到期,曾經的輝煌也將煙消雲散。

  此前,亞視臨時清盤人德勤3月3日曾宣佈,未能與亞視新投資者司榮彬達成協定,決定翌日早上遣散所有員工;3月4日,司榮彬舉辦記者招待會,當場展示了500萬港元現金及500萬港元支票,表示有能力繼續營運亞視。

  誰料,3月7日晚,德勤又稱未收到司榮彬的800萬港元,將採取一切適當行動,亞視再次陷入熄燈的危險。

  事實上,亞視瀕臨清盤只是香港文化産業出現“退潮”的現象之一。幾年前,不少內地觀眾還在追TVB的港産片,但隨著內地電視劇製作水準的提升,香港電視劇的魅力已經不再。

  去年年中,TVB購入內地連續劇《武則天》,每晚九點半在翡翠臺播出,為了彰顯本地化特色,TVB將原本的82集濃縮至74集,還製作了三首原創廣東話主題曲及背景音樂。於是,《武則天》打敗其他港産片,成了播放期內收視最高的電視劇,獲得平均27.2的綜合收視點。

  香港電影産業面臨同樣的境地。作為“東方好萊塢”,香港電影的出口量一度僅次於好萊塢。上世紀90年代初期,港産片的年産量在200套以上,到了1993年,更創下了234套的紀錄。

  當時的許多香港電影都是內地80後的集體回憶,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包括周星馳、成龍和周潤發等明星的電影。上世紀90年代初,每年的十大票房電影中都離不開周星馳和成龍的電影。周星馳每年有2~3部,1992年有5部;成龍和周潤發每年也有1~2部。

  周星馳當時拍攝的數十部無厘頭風格電影至今仍廣為流傳。

  但近年來,單純香港本地的電影很難在業界冒尖,為了分散風險,並獲得更多內地票房,很多電影作品都採用合資的方式。像《澳門風雲3》、《美人魚》、《西遊記之三打白骨精》等都不是純種的“香港製造”。

  香港與內地的電影票房也出現了明顯差異。2015年農曆新年期間,TVB在香港及國際市場推出改編自TVB同名受歡迎連續劇的電影《衝上雲霄》,截至2015年2月,該片在內地及香港分別獲得1.55億元及2200萬港元的票房,差距超過6倍。

  藝人紛紛“北上”掘金

  香港藝人的收入也隨著産業“退潮”受到影響。上述知情人士透露,TVB藝人的月薪僅1萬~2萬港元,儘管部分藝人到了年底,會根據所拍劇集的數量給予提成,但與內地藝人當前的收入相比,只能望塵莫及。

  上述知情人士稱,TVB的藝人若參加商業活動,TVB都會從中抽取佣金,藝人拿到手的並不多,但具體數字不會對外公開。過去,曾有一份關於TVB藝人出席活動的價單在網上流傳,某一線花旦的廣告費一年只有18萬港元,讓不少內地從業人員咋舌。

  根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資料,2013年,香港電視及電臺界別的增加價值為80億港元,佔文化及創意産業總增加價值的7.5%,就業人數為6420人,佔文化及創意産業總就業人數的3.1%。這意味著,這一界別的工作人員所創造的價值能達到年均124.61萬港元。然而,如果按照月薪2萬港元計算,大部分藝人的年收入只有24萬港元,即便加上代言費,年薪可能最多只有50萬港元,這與他們創造的價值完全不匹配。

  因此,不少藝人不惜離開香港,“北上”尋找機會。一名知情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TVB的某當紅花旦在內地出席商業活動的起價是15萬元人民幣,但她在香港主持一場商業活動最高價只有7萬港元,有些活動甚至拿不到出場費。因此,香港本地藝人的“流失”越來越嚴重。

  特區政府資助粵語電影

  香港特區政府早已意識到粵語電影的退化,1999年便成立了電影發展基金,並於2007年7月向基金注入了3億港元,為中低成本電影提供部分融資;2015年5月,特區政府再向發展基金注資2億港元,資助製作預算不超過1000萬港元的小型電影。

  《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發現,在2016年至2017年的香港財政預算案中,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提到,港産粵語電影是香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向深受內地及東南亞觀眾喜愛。廣東話是粵港兩地的共通語言,廣東省人口超過1億,2014年電影票房超過40億元,為港産粵語影片提供了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香港今年會再向“電影發展基金”額外注資2000萬港元,作為香港製作粵語電影在內地發行和宣傳費用的資助,由現在的每部25萬港元,增加至50萬港元。

  但一名電影市場人士對本報記者表示,一般內地電影的宣發費用可能高達2000萬元,對於港片50萬港元的宣發資助,可謂杯水車薪。

  此外,獲得資金贊助的電影似乎也無法成功引起內地觀眾的關注。本報記者在翻查獲得“電影發展基金電影製作融資計劃”贊助的33部電影后發現,獲得電影獎或提名的作品只有20部,而作品本身也都沒有在內地掀起“風浪”。

  其實早在2003年,針對香港電影的利好消息就曾經刺激過一輪市場,當時根據《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香港拍攝的華語影片經內地主管部門審查通過後,可以不受進口配額限制;香港影片的粵語版本,經內地主管部門審核後,由中國電影集團電影進出口公司統一進口,在廣東省發行放映。

  因此,香港電影想進入內地龐大的媒體娛樂市場不成問題,2002年~2003年發行的《無間道》系列也曾被認為是香港電影再次崛起的標誌作品。

  但隨著內地電影市場的快速成長、製作水準的不斷提升,以及資本運作能力的逐漸強大,香港電影人越來越多地選擇以合拍的方式生産電影,自然使得好的純種港片越來越少。

熱圖一覽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