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農業面源污染治理扶持力度
- 發佈時間:2016-03-05 08:31:12 來源:農民日報 責任編輯:羅伯特
本報記者阮蓓
生態文明建設寫入“十三五”規劃,是經濟新常態下發展理念的變革,更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康莊大道。作為來自長江上游重要生態屏障、全國農業大省的代表,四川省農業廳廳長任永昌十分關注農業生態環境保護問題,“建議國家有關部委加大對農村環境治理,尤其是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扶持力度。”
近年來,四川農業生態環境治理“重拳”頻出,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兩減三基本”工作生産、生態、經濟綜合效益凸顯。2015年,全省127個項目縣(單位)推廣測土配方施肥9430萬畝,技術覆蓋3.8萬個村,糧食平均增産5%以上,耕地地力提升0.5個等級。到2020年,主要農作物肥料、農藥利用率達到40%以上,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規模化養殖場(小區)畜禽糞便綜合利用率達到75%,農膜商品化回收率達到80%以上。
但在任永昌看來,目前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還存在不少問題。“從形勢看,一是耕地品質明顯退化;二是化肥農藥利用率低;三是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低。這些問題在全國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任永昌告訴記者,從工作看,一是管理、投入多頭,資源利用重點不突出;二是缺少統一規劃,農業、環保、國土等部門規劃銜接不緊、標準不一;三是項目支撐弱,減藥減肥、畜禽糞便基本資源化利用在國家層面沒有專項支援,投入很少。
“一要加強農業生態環境保護監督管理,二要加強對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政策支援,三要加大對四川農業面源污染治理的支援力度。”對此,任永昌建議,國家發改委、財政部、農業部應在相關國家規劃中將四川列為試點示範區域,“在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上將四川和三峽庫區一併納入規劃區域;在重金屬污染治理上將四川列為農産品産地土壤重金屬污染治理試點區域;在耕地品質保護與提升上將四川作為酸化土壤治理重點區域。”
作為全國13個及西部地區唯一的糧食主産區,四川多年來積極探索農産品産地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模式,經過3年多的普查,目前已完成176個縣1億畝耕地的污染監測,基本探明瞭“一增三調”防控修復技術路徑,探索出輕度、中度、重度、極重度污染區分級管控模式,但部分農産品産地重金屬污染問題依然突出。
為此,任永昌建議,國家有關部委應加大對四川農産品産地土壤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的扶持力度。“在政策和項目上加大扶持力度,在土地出讓金或排污費中安排適當比例經費,設立農産品産地污染防治專項資金,建立農業生態環境治理持續投入機制,重點支援四川等人口農業大省。”
- 股票名稱 最新價 漲跌幅